酸鹼體質說

酸鹼體質說是一條流傳甚廣的“偽科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體質”造成的,因其迎合了部分人對待飲食和健康的某種心理,加上一些保健品商販的推波助瀾,經過反覆的傳播和再加工,儼然成為一條流行的“醫學常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酸鹼體質說
  • 性質:偽科學理論
  • 起源:網路
  • 由來:不注意攝入鹼性食物、熬夜
偽科學理論,謬論,傳播目的,駁斥,不同體液有不同酸鹼度,“體質酸鹼性”,食物酸鹼性劃分是偽科學,人體無法通過飲食調節體內酸鹼性,“鹼性食品”能保健並非因其“鹼性”,人體的酸鹼度與疾病發生無關,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

偽科學理論

有關體液酸鹼性的文章,幾乎全部為這方面的內容。但現代醫學沒有“酸鹼性體質”一說,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偽科學理論。

謬論

網路中關於“酸鹼體質”的健康知識很多。在宣傳“酸鹼體質”理論的通俗讀物中,一本叫做的《找對病源,鹼回命》書可謂集大成者。
偽科學偽科學
在此書開頭一章寫道:“人在一生下來的時候,身體大多屬於健康的弱鹼性環境,但在後天的各種壞習慣的影響下,身體會逐漸變酸,而身體逐漸變酸的直接後果就是滋生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7—7.35之間時,屬於弱酸性體質,此時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擾;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 6.9-7之間,屬於強酸性體質,此時人極容易患上如癌症之類的重大疾病。”
所謂壞習慣,就是不注意攝入鹼性食物、熬夜等。書中還提出:“通過研究表明,有超過70%的疾病和人體的酸性化有關,而那些致命的高危疾病患者,有超過90%的人屬於酸性體質。”作者列舉了感冒、精神不振、風濕、皮膚病、氣管炎、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等幾乎所有常見疾病,聲稱這都是酸性體質的表現。

傳播目的

傳播人體“酸鹼體質說”最大的動力來自於利益,這一“理論”反覆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推銷自己的商品。農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過自身的“弱鹼性”,聲稱通過飲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體內的酸鹼性。事實上,食物區分酸鹼性毫無意義,人體體液的酸鹼度也不會因為某種食品發生明顯的改變。

駁斥

不同體液有不同酸鹼度

無一能直接等同於體質酸鹼性,人體體液有很多種,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腸液、膽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屬於體液。不同體液各有各的酸鹼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間,而血液的pH值可以達到7.45。即便是同一種體液,由於環境的不同,自身酸鹼度也會存在一定的浮動範圍。
酸鹼體質說
例如正常的尿液 pH值就在5.0到7.0之間,其酸鹼度會受到所吃食物的影響,吃肉、蛋、奶時,pH值會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則會相對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鹼度是腎臟“調節”的結果,而且作為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

“體質酸鹼性”

以某一種體液在某一時刻的酸鹼度來衡量所謂體質的酸鹼性是不科學的。“酸鹼體質說”傳播過程中,將體液或等同於血液、或等同於尿液、或等同於唾液或不加區分籠統地稱為人體體液,是典型的偽科學言論。國際上常規的人體環境檢測方法主要從靜脈血、尿液、體內鹼貯備和二氧化碳結合率四個方面進行測試,單憑 pH值來看人體的酸鹼性同樣不科學。

食物酸鹼性劃分是偽科學

同一種食物會分別產生酸、鹼性代謝,“酸鹼體質說”會簡單地將食物區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劃分理由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但實際上一種食物往往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它們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也會產生多種不同化學性質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隨意指定一種代謝產物來認定原來食物的酸鹼性屬於想當然,這樣的劃分方式有時會自相矛盾,導致同一種食物既被認為是“酸性食物”又被認為是“鹼性食物”, 難以自圓其說。

人體無法通過飲食調節體內酸鹼性

人體內酸鹼永遠處於平衡狀態,無法通過飲食調節。事實上,人體的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和呼吸系統都都能夠精密地控制酸鹼平衡,同時血液中有各類緩衝物質,它們組成了身體內部的酸鹼緩衝系統。在正常人體內,酸和鹼是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比如不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裡都會變成酸性的,因為胃酸是含0.2—0.4%鹽酸的強酸。當食物從胃進入腸道,又會被鹼性的腸液影響,變成鹼性的。酸鹼度不同的食物無法改變人體體液的酸鹼度。
酸鹼體質說

“鹼性食品”能保健並非因其“鹼性”

被“酸鹼體質說”推崇的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所謂鹼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鹼體質說”的飲食觀念,糾正“酸性體質”靠每天引用蘇打水就可以解決問題,完全不用大費周折去吃各種“鹼性食品”。
事實上,即便是蘇打水對人體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鹼性。

人體的酸鹼度與疾病發生無關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並不容易發生。一味追求人體環境的鹼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都是偏鹼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偽科學在傳播過程中常常加入一些誇大其詞的元素,比如酸性體質易致癌的傳言,使得人們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放鬆對謠言的戒備,從而大行其道。

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

其他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非因體液過酸過鹼致病。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間。當血液pH值低於7.35,已經屬於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
酸中毒一般是某種疾病的併發症,病因也複雜多樣。比如代謝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熱、腹 瀉、腸瘺、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則可由腦膜炎、血栓、脊髓灰質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廣泛性肺疾病引起。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則是鹼中毒,同樣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並不是“鹼性體質”就是好的。酸鹼中毒多由疾病導致,而非因為體液過酸過鹼導致疾病,也不可能通過進食普通食物改變體液的酸鹼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