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灼傷

酸灼傷以硫酸、鹽酸、硝酸最為多見,此外還有乙酸(冰醋酸)、氫氟酸、高氯酸和鉻酸等,都是腐蝕性毒物。除皮膚灼傷外,呼吸道吸入這些酸類的揮發氣、霧點(如硫酸霧、鉻酸霧),還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劇烈刺激,嚴重者可發生化學性支氣管炎肺炎和肺水腫等。鹼灼傷多見於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灼傷。最常見的是氨灼傷,由於其極易揮發,常同時並有上呼吸道灼傷,重者並有肺水腫。眼睛濺到少量稀釋氨液就易發生糜爛,且痊癒緩慢。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cid-base  scorch
  • 就診科室:皮膚科;急診科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呼吸道
  • 常見病因:硫酸、鹽酸、硝酸;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等所致
  • 常見症狀:接觸部出現潮紅、灼癢、紅腫灼痛,腫脹、水皰,甚者發生潰瘍壞死等
臨床表現,治療,

臨床表現

1.酸灼傷
(1)硝酸、硫酸、鹽酸 三者所引起的化學灼傷症狀基本相同,皮損多局限接觸局部。接觸時間短、接觸物濃度低者,僅在接觸部出現潮紅、灼癢脫離接觸後很快消退;接觸物濃度較大,皮膚紅腫灼痛繼而形成褐紅色腫脹、水皰,甚者發生潰瘍壞死,愈後留有瘢痕。長期接觸稀硫酸或鹽酸可引起皮膚乾燥、角化、易形成皸裂;長期接觸酸霧者可使皮膚及黏膜發生刺激症狀亦可發生濕疹皮炎改變。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潰瘍齒酸蝕症、潰瘍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鹽酸所致的燒傷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較易形成水皰。硝酸是一種強氧化劑,能引起組織黃染及深部燒傷,產生棕色焦痂,成為難愈的深潰瘍。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觸後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膚先變白而後變黑形成壞死,周圍紅腫壞死焦痂脫落形成境界明顯的深潰瘍,癒合很慢。
(2)氟氫酸 (即40%氟化氫水溶液)開始作用緩慢,故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輕者僅出現紅斑,劇烈疼痛,相繼於接觸部位皮膚變白、水腫,發生組織凝固性壞死,表面可起大皰,皰壁緊張,破後形成潰瘍。若有少量氟氫酸殘留,則繼續向深處及周圍滲透,壞死組織擴展可深達骨質。
(3)苯酚(石炭酸) 具原漿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吸水性強可引起細胞蛋白質凝固,能深達人體組織皮膚接觸高濃度苯酚後立即變白,經歷短暫的麻木後引起局部紅腫、大皰及壞死。大量酚被人體吸收後可引起腎臟損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異丙醇所中和。
(4)7%的甲酸(蟻酸) 即可引起皮膚灼傷。皮膚黏膜被濃醋酸灼傷時有劇痛,並形成污穢的灰白色壞死組織塊。
2.鹼灼傷
鈉、鉀、鈣、銨、鋇等的氫氧化物為強鹼性化合物,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引起皮膚乾燥,甲板變薄,光澤消失。接觸中等濃度者,接觸局部自覺瘙癢,發生急性皮炎,可出現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糜爛如處理不當日久可轉為慢性皮炎。接觸高濃度者於接觸局部自覺灼痛發生灼傷、壞死,形成深潰瘍,易繼發感染,癒合極慢,愈後留有瘢痕
接觸鹼粉或蒸氣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應偶可引起鼻中隔潰瘍,穿孔,眼部可有畏光、流淚、視力模糊和異物感等,結膜充血紅腫,若濺入濃鹼,特別是氫氧化鈉,可致角膜損傷甚至失明。

治療

1.酸灼傷治療
(1)立即脫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內衣、鞋襪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動水沖洗創面,至少沖洗10~20分鐘,特別對於硫酸灼傷,要用大量水快速沖洗,除了衝去和稀釋硫酸外,還可衝去硫酸與水產生的熱量。
(2)初步沖洗後,用5%碳酸氫鈉液濕敷10~20分鐘,然後再用水沖洗10~20分鐘。
(3)清創,去除其他污染物,覆蓋消毒紗布後送醫院。
(4)對呼吸道吸入並有咳嗽者,霧化吸入5%碳酸氫鈉液或生理鹽水沖洗眼眶內,傷員也可將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時間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約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氫鈉,以免產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險。大量口服強酸和現場急救不及時者都應急送醫院救治。
2.鹼灼傷治療
(1)皮膚鹼灼傷脫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污染的皮膚20分鐘或更久。對氫氧化鉀灼傷,要衝洗到創面無肥皂樣滑膩感;再用5%硼酸液溫敷10~20分鐘,然後用水沖洗,不要用酸性液體沖洗,以免產生中和熱而加重灼傷。
(2)眼睛灼傷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傷員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滿流動水的器皿中,轉動頭部、張大眼睛進行清洗,至少洗10~20分鐘,然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並滴入可的松液與抗生素。
(3)因生石灰引起的灼傷,要先清掃掉沾在皮膚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千萬不要將沾有大量石灰粉的傷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熱加重傷勢。經過清洗後的創面用清潔的被單或衣物簡單包紮後,即送往醫院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