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網路管理功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配置是指製作能夠使設備正常運行的數據(如硬體數據、對接數據、信令數據、路由數據、號碼分析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設定到設備的一種操作。因此,配置通常也稱為“數據配置”。

對設備運行的數據進行增加、刪除、修改、查詢、存儲、備份、恢復等操作,即為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設備有效管理和維護的重要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置管理
  • 外文名: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屬性:網路管理功能
背景,定義,配置場景,配置方式,配置數據傳送,配置數據的據備份恢復,

背景

網路管理實現對網路的全面監控與管理。在實際網路管理過程中,網路管理具有的功能非常廣泛,包括了很多方面。ISO定義了網路管理的五大功能,簡稱為FCAPS,分別是:
(1)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依據對網路組成部件狀態的監測,對網路故障進行檢測。
(2)計費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
計費管理控制和監測網路操作的費用和代價。
(3)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初始化網路、並配置網路,以使其提供網路服務。
(4)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估價系統資源的運行狀況及通信效率等系統性能。
(5)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
網路安全管理包括對授權機制、訪問控制 、加密和加密關鍵字的管理,另外還要維護和檢查安全日誌

定義

配置管理的具體過程是指系統接收客戶端(後台網管)發起的配置請求,對其中包含的配置數據進行有效性檢查,將正確的配置數據保存在前台的資料庫中,同時將執行的結果返回給客戶端(後台網管)。
FCAPS定義的配置管理功能如下:配置管理是一組對辨別、定義、控制和監視組成一個通信網路的對象所必要的相關功能,目的是為了 實現某個特定功能或使網路性能達到最優。這包括:
  • 設定開放系統中有關路由操作的參數
  • 被管對象和被管對象組名字的管理
  • 初始化或關閉被管對象
  • 根據要求收集系統當前狀態的有關信息
  • 獲取系統重要變化的信息
  • 更改系統的配置

配置場景

配置的主要場景包括:
  • 開局階段的初始配置:配置數據為空,需要進行全局性的數據配置。在開局時,要進行初始數據配置,從而激活系統業務。
  • 維護階段的調整配置:由於網路參數改變(如新增加節點、鏈路等),需要增加或修改局部數據。

配置方式

根據操作員在執行配置數據時的操作類型,數據配置方式包括:
  • MML命令配置:在MML命令界面上依次對每一條命令進行配置。這是一種最通用的配置方式。
  • 腳本檔案配置:將配置數據做成腳本檔案,只需執行這些腳本檔案就可以完成數據配置。
根據配置數據是否能即時生效,數據配置方式包括:
  • 線上配置:此種方式的配置過程是後台網管(客戶端)和前台設備實時互動的過程,配置數據即時生效。
  • 離線配置:配置數據的過程不依賴前台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通過此種方式配置的數據,需要同步到前台設備後才能生效。

配置數據傳送

配置數據傳送是指操作員將後台網管存儲的相關配置數據傳送到前台,數據傳送功能保證操作員在後台網管修改的配置數據能夠在前台同步生效。

配置數據的據備份恢復

為了提高系統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系統完成首次配置後或進行重要配置變更前,對配置數據進行備份。若系統資料庫發生意外損壞後,則採用備份數據進行恢復,若未對配置數據採取備份和恢復,可能導致數據丟失,對運營商的業務造成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