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路(雕塑家)

鄭路(雕塑家)

鄭路,1978年生於內蒙古赤峰市,本科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最後學歷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L.V.M.H.青年藝術家大賽獎學金在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路
  • 出生地:內蒙
  • 出生日期:1978年
  • 職業:雕塑家
個人簡介,展覽及獲獎,個展:,展覽:,個人評價,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鄭路,1978年生於內蒙古赤峰市,本科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最後學歷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L.V.M.H.青年藝術家大賽獎學金在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
鄭路在近幾年來不斷的個人實踐當中逐漸構建自身的語言系統。早期以漢字為元素構成一系列雕塑如《淋漓》及《張弓無箭》等,作品以雕塑和文字之間的互動與衝突中索取支撐,2009年北京新時代畫廊的個展《讀空》,2011年台北MOT/ART個展《張弓無箭》,香港Schoeni畫廊個展《光陰》,2013年上海滬申畫廊個展《以水濟水》,都是這個系列的呈現。在這個系列中,鄭路將金屬漢字塑形,消解了傳統雕塑的體積量感,達到一種“無形之形”的形體邏輯悖論。漢字的“意義”與漢字的“物質”屬性是交融在一起的,“漢字”既是意義表達的載體,同時也是造型的材料元素。文字和雕塑結合的實踐,在形態及內容上引發了一種轉寫過程,文本變成文字,文字變成實體覆蓋在形體之上,乃至通過形體將文字轉換成光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延伸的轉寫過程。這種摹寫的方法也包含著對於源自對中國傳統在當下解讀以及延展的方式。
2014年在新加坡Gajah畫廊的個展《重現》,又呈現了系列實驗性的平面作品中“圖像重現”。這個系列是他對於網路時代存在以及人類生存狀態這些根本問題的思考,鄭路利用當今常見的機械和數字工具,通過工業化標準作業流程,選取圖像,生產圖像並將圖像毀壞(打磨至平滑光亮消除人工的痕跡)。 最終呈現出不可控的多重圖像,圖像的原始意義再生成新的解讀方式。
隨著個人藝術實踐的深入,鄭路對創作中調動的材料與媒介進行了探索,2015年在北京之間藝術實驗室《H-O-H》台北當代美術館《潮騷》,以及2016年在北京芳草地展覽館《唯止》的幾個個展中,水作為物質依據,成為貫串創作實踐的線索,結合多媒體、技術及物理試驗為一體,詮釋“水”的物態轉換,以及“水”在不同空間中的千變萬化,並藉此象徵個體生命成長的多種樣態與可能性,進而反思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塑造力量和人文發展的本質,也就是對於自然、自性、和自我的追求。
鄭路在近幾年來不斷的個人實踐當中逐漸構建和完善了自己的藝術邏輯和語言系統 。他將物質、文字、水、時間、空間等概念納入自成體系的觀念構架中,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語言表現方式 。同時也藉此來暗喻生命狀態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及如何應對自然、自性和自我之間的關係 。
1978年 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
1998 - 2003年 ,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學士學位
2004 - 2007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學位
2006年1 - 5月學習於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目前工作生活於北京

展覽及獲獎

個展:

2017
瀲動樂章·Anima畫廊·多哈
鄭路
暗流·孫達拉姆-泰戈爾畫廊·紐約
2016
耳且·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
玩止水·孫達拉姆-泰戈爾畫廊·新加坡
唯止·僑福當代美術館·北京
2015
潮騷·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H-O-H·之間藝術實驗室·北京
2014
重現·Gajah畫廊·新加坡
鄭路(雕塑家)
2013
以水濟水·滬申畫廊·上海
2011
張弓無箭·MOT/ART·台北
光陰·少勵畫廊·香港
2010
參商·J畫廊·上海
物距·F2畫廊·北京
2009
讀空·新時代畫廊·北京

展覽:

2017年
二次空間- 當代新媒體藝術展·H-SPACE·西安
觀世界-世界觀·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漳州
鯊魚與人類·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
慈悲與智慧·滬申畫廊·上海
不可思議·藝術門畫廊·上海
秘密之約·AAW畫廊·北京
鯊魚與人類·僑福當代美術館·新加坡
洛克之路·吉門營房·新加坡
2016年
野馬·之間藝術實驗室·北京
新陳代謝·國際新媒體藝術家邀請展·隆里
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上海
呼吸·南京博物院·南京
槍與玫瑰·波茨坦藝術空間·德國
入境·東湖公共雕塑邀請展·成都
2015年
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AAW畫廊·北京
國風·滬申畫廊·上海
明亮的宇宙之眼·孫達拉姆-泰戈爾畫廊·紐約
新雕塑·Hi藝術中心·北京
圖像的重構·卡薩雷斯博物館·義大利
鍊金術·之間藝術實驗室·上海
鯊魚與人類-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鯊魚與人類- 葉卡捷琳娜文化基金會·莫斯科
2014年
肖像進行時- 中國當代城市生活·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
風景·37.8ART LAB·北京
芳草地當代藝術·芳草地畫廊·香港
僑福當代藝術收藏·僑福當代美術館·北京
新雕塑·Hi藝術中心·北京
鯊魚與人類·摩納哥海洋博物館·摩納哥
縱橫阡陌-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館藏展·龍美術館·上海
2013年
緯度/態度 - 少勵畫廊二十周年展·少勵畫廊·香港
2013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大同
空間的肖像·僑福芳草地畫廊·北京
2013中國雕塑年鑑展·國家大劇院·北京
2012年
B-Side多媒體藝術節·波特蘭·英格蘭
新風景- 關於風景的研究·季節畫廊·新加坡
雕塑中國·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北京
2011年
溪山清遠·2011成都雙年展·成都
風泉滿清聽·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城市趣味·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0年
後傳統:放大的切片- 第四屆多倫青年美術大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
反對的權利·邊線美術館·耶路撒冷
亞洲路標- 豐田藝術項目·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2009年
新銳視覺- 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蘇州美術館
春曉- 青年藝術家群展·新時代畫廊·北京
2008年
多重現實·F2畫廊·北京
獨生宣言·新時代畫廊·北京
中國金·馬約爾美術館·巴黎
新時代-新交融·埃德溫畫廊·雅加達
新的轉換·49畫廊·北京
2006年
十三不靠·F2畫廊·北京
DF2畫廊·洛杉磯
2001年
大房子公共藝術展·瀋陽
獲獎
英菲尼迪(INFINITI)靈感閃耀之旅 靈感藝術大獎,2009
第4屆為坐而設計大獎賽 最佳製作獎,2009
L.V.M.H. -“向印象派藝術致敬”青年藝術家大賽,2005
收藏
南京博物院
萬達集團
瑞士銀行
蘇州美術館
國家藝術基金會
香港捷運集團
僑福集團
龍美術館
中國國家大劇院
太古集團

個人評價

鄭路雕塑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一種轉寫過程。將文本變成文字,將文字變成正負空間,然後再將其覆蓋在形體之上,乃至通過形體將文字轉換成光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延伸的轉寫過程,其意義頗似中國藝術中特有的臨摹與仿寫。如果說當代藝術的觀念化的傾向所導致的是藝術的理性化的話,那么鄭路在當下藝術現實中的特殊性或者意義也恰在於他的創作的本質不在傳統的圖像方式,而在於在當下這個圖像言說泛濫的時代,他所堅持轉寫的方式其根本在於探討著非知性化的智慧與知識,以及這種智慧與知識和自身的關係,換而言之,其方法也包含著對於源自中國傳統的言說方式在當下的可能性及其賦予藝術家安頓自身的可能性。

個人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