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故居

鄧世昌故居

鄧世昌故居位於廣州市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涎里2號,是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出生地。光緒二十一年(1895)鄧氏家人用朝廷的撫恤銀兩把它擴建為宗祠,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鄧世昌故居
  • 地理位置:位於廣州市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涎里2號
  • 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1994年10月定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點,歷史,人物簡介,

地點

鄧世昌壯烈殉國後,清廷追封其為“從一品”官階,故宗祠正門按一品官員規格,建6級台階,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整座建築以長條花崗石為基礎,高出地面1米後再用水磨青磚砌牆,以進口坤甸木為柱和梁架,屋頂是灰塑瓦脊、碌筒瓦面。主體建有前后座,用兩廊廡相連,並在四角各建一座閣樓。另有東院和後花園、東西門樓、前院和照壁等。正門門額上書“鄧氏宗祠”字樣,兩側掛有“雲台功首”、“甲午名留”的楹聯。後花園有一棵蘋婆樹,據傳為鄧世昌所植。花園外東面原有車馬場,清光緒、宣統年間,慕名前來瞻仰祭祀者均在此下車,再步行前往祠堂拜祭。

歷史

抗日戰爭時日軍侵占廣州期間,日軍士兵懾於鄧世昌的威望和英氣,不敢破壞鄧氏宗祠。1949秋,鄧氏族人在祠堂內創辦“世昌國小”。後曾改作婦產院。1957年開始,鄧氏宗祠為廣州市結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間,祠內不少文物散失,附屬建築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部分附屬用地亦被違章占用。1989年12月,鄧氏宗祠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鄧氏宗祠闢作鄧世昌紀念館。現在整座建築恢復了清代式樣,祠堂的木雕亦精心復原,並塗上赭色油漆,重現了鄧氏宗祠的原貌。展品陳列線長80米,通過近600張圖片和複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說明等,反映鄧世昌青少年時代、甲午海戰及其戰後影響。(此處已由廣州市委、市政府於1994年10月定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物簡介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後人多為仁人志士。現世有《鄧世昌傳》、《英雄鄧世昌》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歌頌其豐功偉績與英雄壯舉。有墓冢、紀念館等多處,可供紀念、瞻仰、憑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