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容文集

鄒容文集

《鄒容文集》是1983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鄒容文集
  • 作者:鄒容
  • 譯者:周永林
  • 頁數:157頁
  • 定價:0.50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3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32
  • 統一書號:17114-20
作者簡介
鄒容
(1885~1905) 漢族,民族英雄,革命家
重慶巴縣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投身民主革命,是與秋瑾齊名的著名革命演說家。1903年,以“革命軍中馬前卒”寫成《革命軍》一書,旗幟鮮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特別是提出了“中華共和國”二十五政綱,系統地闡發了孫中山“建立民國”的構想。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經歷了孫中山提出———鄒容發展———同盟會政綱確立的發展軌跡,這是鄒容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重大貢獻。
1903年,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捕,鄒容慷慨入獄。1905年4月3日死於上海獄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崇祀宗烈祠。
推薦評語: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寫下篇章的重慶人。
中國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家。原名紹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威丹),留學日本時改名為鄒容。四川省巴縣(今重慶渝中區)人。6歲入私塾,12歲育《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及名家傳記。其父要他科舉高中,他卻討厭經學的陳腐,鄙棄八股功名,喜讀《天演論》、《時務報》等新學書刊,心向維新變革的新思潮,常“非堯舜,薄周禮,無所避”。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他隨兄應巴縣童子試,題旨皆《四書》、《五經》,他遂罷考而去,遭父笞責而志不改。當得知譚嗣同等六君子變法遇難的訊息,他悲憤不已,作詩曰:“赫赫譚君故,湘湖士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表達了他的惋惜與變革志向。後入重慶經學院讀書,仍關心國家大事,立志救國救民,常侃侃議論政事,以致被除名。
光緒二十七年(1901)夏天,他到成都參加官費留學日本的考試,被錄取。臨行前,當局以其平時思想激進,取消了他官費留學日本的資格。1902年春,他衝破重重阻力,自費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同文書院補習日語,大量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文化,革命傾向日趨顯露,並結識了一些革命志士,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愛國活動。他剛毅勇為,常爭先講演,陳述已見,切齒於滿清統治的暗弱腐敗,嚮往中華民族的新生崛起。其辭犀利悲壯,鮮與倫比,為公認的革命分子。
鄒容在上海寄居於愛國學社,與章炳麟的寫作,署名為“革命軍中馬前卒”。章炳麟為之作序。該書約兩萬字,分為七章,其中以“緒論”、“革命之原因”、“結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勵。他發起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積極參加拒俄愛國運動;奮筆疾書,完成《革命軍》革命獨立之大義”為全書重點。鄒容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為指導思想,闡述了反對封建專制、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對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學術,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惡、存美去醜、存良善而除腐敗的過程,故讚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還從滿清王朝官制的腐敗、刑審、官吏的貪酷,對知識分子、對農民、對海外華工、對商人、對士兵的政策及對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滿清政府對國人的壓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發的必然性。明確宣布革命獨立之大義在於:“永脫滿洲之羈絆,盡復所失之權利,而介於地球強國之間”,“全我天賦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獨立之大權”,即推翻滿清封建專制王朝,建立“中華共和國”!1903年五月,《革命軍》在上海出版,《蘇報》發表章炳麟的文章,廣為介紹,稱讚《革命軍》是震撼社會的雷霆之聲!
1903年6月,因《蘇報》宣傳《革命軍》,被相互勾結的中外反動派查封。江蘇候補道俞明震赴上海查辦革命黨,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獄。鄒容奮起投獄,與章炳麟共患難。被判刑兩年,罰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麥飯粗劣,鄒容被折磨致病,於1905年4月3日卒於獄中,年僅20歲。上海義士劉三收其遺體安葬在上海華涇鄉野。
鄒容短暫的一生,是以推翻滿清王朝、革新中華為已任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軍》儘管有一定的時代局限,但它喊出了中華民族謀求革命獨立之呼聲,所以問世之後風行海內外,章炳麟稱之為“義師先聲”,章士釗主筆的《蘇報》譽之為“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是署中國第一部系統地、旗幟鮮明地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宣傳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不朽之作。1912年2月,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簽命令,追贈鄒容為“大將軍”。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題詩讚曰:“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吒風雲‘革命軍’。號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這是對鄒容及其《革命軍》的中肯而確切的評價。
為紀念鄒容,在出生地重慶和就義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鄒容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