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社會的治理

鄉村社會的治理

《鄉村社會的治理》是一部關注當代中國鄉村治理的經驗研究作品,通過分析“釘子戶“的產生、構成及行為邏輯,以及代理人體制的運作邏輯,揭示基層社會中國家與農民關係的實踐狀態。 呂德文專著的《鄉村社會的治理》的經驗資料來源於河南扶溝、湖北京山、江西安遠及福建武平四縣農村.在把握各地村治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對農業稅費徵收、計畫生育等涉農政策的實踐分析,把握”釘子戶”的治理狀況,分析變革時代在中國農村國家與農民關係的複雜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基層治理變革的動力,也印證了中國存在的獨特的基層治理模式。

基本介紹

  • 書名:鄉村社會的治理
  • 作者:呂德文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9071776
  • 外文名:Governance of Rural Society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32
  • 定價:3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交代本書研究的問題意識及理論脈絡。自清末國家政權建設啟動以來,鄉村社會逐漸納入了國家治理領域,由此形成了國家與農民關係這一學術命題。基本上,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操作主要基於兩個路徑:一是權力/文化的研究思路,二是抗爭,底層政治的研究思路。前者關心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權力是如何進入鄉村社會的,鄉村社會固有的文化網路又是如何與國家權力互動的;後者關心的核心問題則是,農民在國家權力介入過程中是如何基於底層政治的邏輯反應的,抗爭往往是其主要表現形式……”這是來自呂德文專著的《鄉村社會的治理》的節選部分。

作者簡介

呂德文,1981年生,福建武平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近年來在全國十餘省市農村調研,發表學術論文、社會評論5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社會學和農村問題研究,著有《潤村的圈子:一個客家村莊的村治模式》。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理論框架
第四節 田野與方法
第二章 背景
第一節 扶溝縣
第二節 京山縣
第三節 客家地區
第四節 簡單的比較
第三章 “釘子戶”
第一節 “釘子戶”的分類
第二節 村莊生活中的“釘子戶”
第三節 “釘子戶”與村莊結構
第四節 “釘子戶”與村莊治理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鄉土社會中的邊緣人
第一節 邊緣人的產生
第二節 邊緣人的轉化
第三節 邊緣人的反制
第四節 從邊緣人到“釘子戶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國家政權建設中的邊緣人
第一節 壓制邊緣人
第二節 調動邊緣人
第三節 邊緣人的時勢權力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代理人
第一節 代理人的特徵
第二節 代理人的變化
第三節 代理人的類型
第七章 代理人體制的式微
第一節 代理人的監控
第二節 代理人的作用
第三節 代理人體制的弱化
第四節 鄉村治理體制的變化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基層治理中的“釘子戶”
第一節 “釘子戶”的確認
第二節 日常治理的策略
第三節 日常治理中的政治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國家政策執行中的“釘子戶”
第一節 農民負擔問題的政策解讀
第二節 特困戶、“釘子戶”與農民負擔問題
第三節 稅費改革的雙重邏輯
第四節 小結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從邊緣人到“釘子戶”
第二節 “釘子戶”對基層治理的塑造
第三節 基層治理中的政治
第四節 “釘子戶”與農村變革型式
附錄
三斤狗變成三伯公
三斤狗變成三伯公(五句板)
重讀禮治社會
在“釘子戶”與“特困戶”之間
——重新理解稅費改革
“後稅費時代”的基層政權變革
基層權力失控的邏輯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