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藏雞

鄉城藏雞

鄉城藏雞,四川省鄉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藏雞是世界上分布於高海拔地區人工選擇程度較低的少數地方原始禽種之一,鄉城藏雞具有體型輕小、勻稱緊湊、胸腿肌肉發達、活潑好動、善飛、覓食能力強、極耐粗放等特點,對高寒惡劣多變的氣候環境有較良好的適應能力,肉質好,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鄉城藏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城藏雞
  • 產地名稱:四川省鄉城縣
  • 品質特點:肉質細密,肌纖維長,細軟嫩滑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35號
  • 批准時間:2013年09月26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外貌特徵,繁殖性能,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鄉城藏雞體型輕小,體型似船,勻稱緊湊,頭昂尾翹,尾羽特別發達,公雞鐮羽長達30—60厘米,頭部清秀;鄉城藏雞肉質細密,肌纖維長而細嫩,入口細軟嫩滑,有一股濃郁的香味,無腥味;天然富含鐵、鈣、鎂、鋅、硒、鉀等微量元素,能促進人體300多種酶反應,維護骨骼生長和神經肌肉興奮性,提高人體免疫力,抗氧化康衰老,保護修復細胞,提高紅細胞的攜氧能力等,同時,雞肉中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和粗蛋白。鄉城藏雞是藏區特產中的上佳滋補品;理化指標:粗脂肪≥3.0%,膽固醇≤112毫克/100克,粗蛋白≥23.0%。
鄉城藏雞鄉城藏雞

外貌特徵

藏雞體小、均勻緊湊,頭昂尾翹,胸腿肌肉發達,覓食能力強,性情活潑,好鬥性強,翼羽和尾羽發達,善於登高和飛翔,農戶散養的雞常年棲息於畜圈樑架之上,或露宿於宅旁樹林,處於半野生狀態。公雞多具有長的大鐮羽和梳羽,梳羽的顏色漂亮艷麗,多為彩色或花色,尾羽大都很長,且顏色多與身體的主色調一致,但黑綠色居多。藏雞母雞羽色有黃麻、黑麻、蘆花、黑色帶白色斑點、瓦灰色、純黑色、純白色等。冠型和腳色:藏雞頭部清秀。公雞冠型多為單冠,冠紅而大,冠齒多為6個,也有少量的玫瑰冠和胡桃冠。母雞冠型與公雞相似,但有少量母雞頭頂著生羽毛,俗稱鳳冠。母雞冠較公雞冠小得多。肉垂紅色。喙多呈青色,少數為黃色和肉色。脛和腳的顏色與喙較為一致,部分藏雞脛上著生羽毛,俗稱“毛腿”,且有少量藏雞脛上羽毛髮達,當地人稱之為“喇叭筒”。部分的鳳冠藏雞也表現為“毛腿”。

繁殖性能

藏雞母雞開產日齡一般在220日齡左右,產蛋2—5個就休息1—4天,一般產蛋旺季是4—7月份。2002年在西藏農牧學院雞場進行產蛋性能測定,平均年產蛋量85個。2004年對300個藏雞蛋的測定結果表明:平均蛋重48.58克,長徑5.416厘米,短徑4.041厘米,蛋形指數為1.34。藏母雞在散養時就巢性較強,但籠養後其就巢性明顯減弱。公雞性成熟早,一般在5月齡開啼,對藏公雞進行采精訓練後易於采精,一次采精量可達0.85毫升,精液品質好,種蛋人工受精率一般在8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可達81.1%。1.4生長性能根據2001—2004年在西藏農牧學院測定結果,藏雞出殼重平均為29.5克;23周齡平均體重,公雞959.62克,母雞690.12克;成年平均體重,公雞1725克,母雞1221.40克。

產地環境

鄉城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橫斷山脈中北段,金沙江東岸縱谷地區,東與稻城縣接壤,南與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毗鄰,西靠巴塘縣得榮縣,北連理塘縣。介於東經99°22′—100°04′,北緯28°34′—29°39′之間,總面積5016平方千米。
鄉城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為縣城東南面的薩苟峰5336米,最低海拔為南部洞松鄉的仲達村2560米,相對高差懸殊,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的坡狀傾斜面。鄉城縣境內依山勢走向的碩曲、定曲、瑪依三條河流由北向南並列縱貫全境,把該縣地貌切割為三谷、四山、六面坡。定曲河以西及其上游和瑪依河上游、碩曲河以東廣大地區為山原地表,約占總面積68%,中部和南部主要為高山峽谷地帶,占29%,平壩分布零散,僅占3%。
鄉城縣主要有碩曲、定曲、瑪依三條河流在縣境內總流長300千米,總流量23.92億立方米,一級支流21條,有72條支溝和眾多衝溝,大小海44個。
鄉城縣境內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相連,四季如春,雨量少而集中,年平均氣溫10.6℃,年均降水量459.8毫米,年均日照2137小時,年均無霜期147天,素有“康巴江南”之美譽。鄉城縣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廣闊的山地資源,為藏雞的生長繁衍創造了理想的自然生態環境。
鄉城地理鄉城地理

歷史淵源

藏雞是分布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少數地方原始禽種之一,1988年列為中國的地方品種,2000年又被列為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品種之一。
然而,由於引進大量外來品種導致純種藏雞數量日益減少,面臨滅種邊緣。此外,由於純種藏雞分布和數量急劇減少導致近親繁殖加劇,藏雞出現嚴重退化現象。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的東南緣。東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區,南連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與西藏昌都地區相望,北接青海玉樹和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甘孜州由於交通困難和複雜的地理環境,歷史上當地居民主要飼養純種藏雞,以巴塘、稻城、鄉城、九龍、新龍、甘孜、德格等縣數量較多,是四川藏雞的主產區。
據1980年統計,甘孜州有藏雞近10萬隻。
2010年,甘孜州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統計,藏雞隻有7.6萬隻。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展和本地的經濟發展,甘孜州少數居民開始引進外來雞種,不僅導致純種藏雞數量和分布減少,而且導致種質資源異化。
為了保護純種藏雞品質資源,2007年,甘孜州在位於甘孜州腹地的鄉城縣開始規劃建立藏雞保種群。
2009年,得到農業部的資助,建立了藏雞保種群,並規劃了藏雞保種保護區,禁止外來雞種引進和飼養。

生產情況

2017年,鄉城藏雞銷售收入從原來110多萬元增加到1200多萬元,增長了10倍。
鄉城藏雞鄉城藏雞

產品榮譽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鄉城藏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鄉城藏雞產地範圍為四川省鄉城縣沙貢鄉、水窪鄉、尼斯鄉、青德鄉、青麥鄉、然烏鄉、洞松鄉、正斗鄉、定波鄉、香巴拉鎮共1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地藏雞。
二、產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2500至4100米之間的半高山地帶,年均氣溫9至12℃,土壤中富含鐵、鈣、鎂、鋅、鉀、硒等礦物質元素,土壤pH值6.5至7.5。
三、飼料
育雛期飼餵全價配合飼料,育成期飼餵青棵、玉米、燕麥、蕎麥、馬鈴薯等飼料。
四、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放養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管理模式。
2.育雛期的飼養要求:0至3天舍溫為37℃,4至6天為34℃,之後每周降低3℃直至21℃。
3.育成期的飼養要求:以放牧和舍飼相結合方式飼養。5周齡時每天早晚飼餵過渡性飼料十天,其餘時間放牧。
4.出欄:240至270日齡出欄,公雞體重≥1.5千克,母雞體重≥1.2千克。
5.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屠宰
1.雞源:來自產地範圍內,符合種源、日齡、體重要求的非疫區,檢疫、檢驗合格的健康雞隻。
2.屠宰:屠宰前禁食12小時,保障自由飲水,減少應激。
3.冷卻保鮮:胴體在0至4℃環境下排酸24至48小時。
4.分割:從活雞放血至加工或分割產品到包裝入冷庫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5.冷加工:需冷凍的產品,應在-35℃以下環境中。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雞:具有體型小,勻稱緊湊,頭昂尾翹,尾羽發達的特徵。體型呈船型,頭部清秀,公雞冠大直立,冠齒4至6個,冠為紅色單冠,少數有毛冠,毛冠約占1%至3%。母雞冠小,稍有扭曲。肉垂紅色,喙多呈黑色、少數呈肉色或黃色。
(2)白條雞:皮膚淺黃,光滑滋潤,肌肉豐滿有彈性,背部和尾部脂肪分布均勻。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澤,肉質鮮美,無異味。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粗脂肪(%)≥
2.5
粗蛋白(%)≥
23.0
胺基酸總量(%)≥
20
鎂(毫克/千克)≥
240
鋅(毫克/千克)≥
8.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鄉城藏雞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鄉城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鄉城藏雞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