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嶼寓廬

邵嶼寓廬

孫詒讓28歲那年(光緒元年1875),孫家在瑞安縣城的一所宅院邵嶼寓廬落成。

邵嶼寓廬位於瑞安市公園路太平石。此街原名忠義街,因街上有一座赫赫有名的紀念瑞安縣城創始者蔡敬則的忠義廟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嶼寓廬
  • 地理位置:瑞安市公園路太平石
  • 建築年代:光緒元年
  • 建築類型:二進合院式建築
歷史故事,建築風格,

歷史故事

邵嶼寓廬坐北朝南,位於公園路南,西側是條小巷。過去路的南側有條小河,小河經過屋後匯入護城河。一條石板小橋橫跨小河,將公園路和小巷連線起來。小橋稱宋都橋,巷內鎮有太平石,便稱小巷為太平石,環境異常清幽。
現在的故居已沒了過去那般清幽的景致,河堵塞了,小橋拆了,新建的教學樓代替了一巷之隔的忠義廟。現在的忠義街正處在改建工程的密鑼緊鼓之中,街上那些白牆黛瓦、飛翹的檐角不見了,換來的是一些大宅院被拆後遺留下來的破瓦殘磚。
邵嶼寓廬不僅是孫衣言孫詒讓父子倆曾居住過的地方,而且還是“詒善祠塾”的舊址。在孫衣言致仕的第二年,即光緒六年(1880) ,孫衣言創設詒善祠塾於孫氏宅院內。孫衣言創設詒善祠塾旨在啟迪後人,並親筆題書“詒善祠塾”匾額和“務求知古如君舉,尤喜能文似水心”的楹聯於後罩房的大門上。

建築風格

故居是座傳統的二進合院式建築,跨進院門,眼前是一座單檐平屋,一楹五間的正屋。正屋的屋脊兩端挺拔的卷草吻和高聳的五花馬頭牆,特別醒目。明、次三間前設有內廊,廊道不很寬,廊軒置半坡頂,軒梁用琴面月梁,在月梁和檐檁交接處置有精緻的楓拱。檐柱用株樹圓柱,柱頭科做成一翹斗拱,拱頭置南瓜垂花柱,垂花柱兩側置透雕雲板。步入正堂,高挺的穿斗式梁架結構,使正堂顯得開敞高暢。梁架上的月梁以及露明木構件上都作了許多精緻的雕飾。
門前空曠的天井兩旁放著一些盆養花木,三合土的地面已是坑坑窪窪。青磚鋪設的正堂地面也已傷痕累累,大多像被硬器破壞過,走上去砰砰作響。
正屋後面又是一個天井,天井兩側是對稱的一楹三間軒房,北頭是一楹五間的後罩房。它們一律單檐平屋,穿斗式梁架,和正屋連檐構築。與正屋形成一處封閉性四合式的院落。這種空間布局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從街道進入小巷,再走進前院,然後過廳堂走進四合院,人們的視感序列從公開性逐漸向半公開、私密性延伸;從袒露的喧鬧公開空間向幽密、含蓄寧靜的私人宅室延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