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原為邳州市聾啞學校,始建於1991年,位於邳州市錦江路東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 類別:學校
歷史沿革,辦學規模,教學成果,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原為邳州市聾啞學校,始建於1991年,後搬遷兩次。最初占地(實為借地)僅為9.7畝。為儘快讓邳州市的聾啞兒童不再東進海,西靠山,能在本地入學,有屬於自己的校園,市政府要求當年開工,當年招生,工期僅為半年。然而這是一片特殊的園地,不僅要有教室、黑板、講台,還要有、供全校學生就餐、就寢、辭去場所。一應俱全,何其所難。一人創建幾所國小的原教育局副局長李德坤又一次毅然挑起了創辦邳州聾校的重任。為籌集資金,他親身帶領籌建組同志多方呼號,四處奔走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就這樣,34間平房如期交工了。金秋九月,首屆四十餘名聾啞兒童走進了嶄新的教室、宿舍。創業的坎坷,並未阻止事業發展;以生命作代價,換取了特教的春天。從此,這片無聲世界裡有了咿呀的學語聲,有了靈動的身影和燦爛的笑容。
(首次搬遷) 根據事業發展需要,1994年初,在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在閩江西路新征土地18.4畝。學校先後籌集資金150多萬元,一年內建成高標準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並添置了課桌、餐桌、圖書、教學儀器和音、體、美器材,順利完成了擴建和搬遷。1997年,學校投資數萬元。建造了一個有200米環形跑道的操場。至1998年底,學校累計建設各類基礎設施近5000平方米,總投達300餘萬元。
(二次搬遷)2008年,伴隨我市特殊教育事業飛躍發展,根據省教育廳統一部署,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決定把重建聾啞學校列為“七校同建”之一。2009年2月28日,在邳州新區 路新校破土動工,經過6個月的通宵奮戰,於當年8月30日,圓滿竣工。12月份,全校師生遷入新校。新校累計總投資約3000萬元,占地面積 30畝 ,建有4棟樓房 ,建築面積9000 平方米,並建有高標準200米塑膠跑道,正規比賽籃球場一個,浴室、食堂、宿舍一應俱全。校園裡風景如畫,綠樹成蔭,四季有花,建有涼亭、長廊,供孩子們課餘時間休息、玩耍。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購置一批語訓康復器材,設有語言康復訓練室、個訓室、美術教室、電腦室、白板教室、舞蹈室、家政室、心理諮詢室、學生實驗室、儀器室、多功能活動室、閱覽室等專用教室。
2010 年5月16日,是全國第20個法定助殘日,這一天邳州聾啞學校迎來了里程牌似的發展,來自省、徐州市、邳州市的各級領導共同見證了邳州聾啞學校正式更名為“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辦學規模

學校設有三個部:聾部、培智部、語言康復部。共有學生140餘名,教職工45人,擁有本科學歷8 人,大專學歷25 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

教學成果

自建校以來,以課堂改革為核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並通過實施提高師能建設、規範教學管理等措施,全面推進學校的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師資水平。目前1個“九·五”市級課題、1個“十·五”市級課題,4個徐州市級課題、7個邳州市級課題已結題。近年來,學校有近百篇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有30多人次獲得省市級競賽獎勵,其中有1人榮獲全國盲聾美育教育論文一等獎,2人次獲江蘇省特教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三等獎、8人次獲徐州市特教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畢業生中,有3人考取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1人考入河南中州大學,26人被濟南特教職業技術學院錄取,另有多名學生考入徐州高中就讀。馮清清、薛莉、李強、陳丹、曹苗等多名同學美術作品參加國家級比賽獲得金獎,並有多名學生參加省市美術比賽獲得佳績。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所獲榮譽

被評為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同時,學校還先後榮獲“徐州市雙文明單位”、“徐州市百佳校園”、“徐州市教學先進集體”和“徐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