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國家濕地公園

邛海國家濕地公園

邛海國家濕地公園是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並公布的具有較高生態價值的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被稱為中國月亮城、中國航天城和小春城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是目前最大的城市濕地公園,濕地總面積約兩萬餘畝,具有涵養水源,調節城市小氣候,淨化水質,提供動植物棲息地和生態景觀的多重功效。隨著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的概念,人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西昌市委市政府利用成功完成觀鳥的濕地建設的經驗,不斷投入資金,分期強力推進邛海濕地恢復工程建設,逐步恢復邛海周邊被占濕地,使邛海水域面積恢復至上世紀鼎盛時期的34平方公里。濕地公園的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僅保護了西昌人們母親湖——邛海,也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了休閒健身及娛樂的極佳場所,更重要的是改善的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邛海國家濕地公園
  • 外文名稱:Qionghai national wetland park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昌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兩萬餘畝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國家4A級風景區,國家級生態保護區
  • 門票價格:部分免費
  • 著名景點:煙雨鷺洲、西波鶴影、尋夢花海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公園組成,

發展歷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邛海周邊大興圍湖造田,後來又興起網箱養魚和大辦農家樂,邛海周邊大量的灘涂,沼澤被破壞,隨著其周邊人口的迅速增多破壞日趨嚴重,邛海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水域面積不大減小,水深下降水質不斷惡化,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水浮蓮大量滋生。
面對社會多方反映,西昌市委市政府果斷意識到治理邛海生態破壞恢復邛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大決心保護和改善邛海生態,參照其他地方成功和失敗經驗結合西昌實際,從2011年起陸續搬遷邛海周邊數萬人口,投入巨資花四年時間分六期建設逐步恢復邛海濕地,並加入本地特色,在原有池塘沼澤基礎上種植了多種適合本地的水陸生植物,邛海生態環境的了顯著改善,水域面積不斷增大,水質也日益提升,特別是近幾年,就連以前很少見到的越冬候鳥也十分常見,伴隨著濕地恢復工程的完工,一個適宜人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西昌又回到了人們面前。

地理環境

邛海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四川省西昌市城區東南約三公里出的邛海周圍,總面積約兩萬畝,是目前最大的城市濕地公園。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泊,古稱邛池,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至今約180萬年。其形狀如蝸牛,南北長11.5公里,東西寬5.5公里,周長35公里,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處34米;水面標高為1507.14—1509.28米;水位變幅小,集水面積約30平方公里,總面積34平方公里,常年蓄水3.2億立方米,水域面積廣,水產資源豐富,是四川省水上運動基地和四川省最大的天然漁場。
邛海濕地猶如一條玉帶環抱在邛海周圍,對涵養邛海水源淨化其水質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也與邛海平如明鏡的景觀相得益彰,是人們休閒健身和觀光娛樂的絕佳場所。

公園組成

邛海國家濕地公園由六期組成,一期夢裡水鄉、二期觀鳥島濕地、三期煙雨鷺洲、四期西波鶴影、五期夢尋花海、六期夢回田園,一期一個主題有著各自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