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孔廟御碑

運孔廟御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正月,康熙親到北京西山選好孔廟碑石料,撥款採制。二月碑成,共長18尺(1尺合今32厘米),寬6.5尺,厚1.7尺,重3萬多斤(1斤合今596.82克)。

運孔廟御碑另有馱碑龜石1個,長11.5尺,寬6.8尺,重4萬多斤;水盤石2塊,各重1萬多斤。清廷責成內務府廣儲司和工部都水司主要官員,負責護送御碑至通州運河碼頭。四月中旬,由直隸巡撫令沿運河有關官員負責過閘牽挽,山東巡撫令濟寧以北沿運河州縣官屆時到河邊協助運輸。閏四月二十一日,孔子67代孫衍聖公孔毓圻親到濟寧迎接御碑,並由濟寧道、兗州知府負責安置存放。清廷賜給孔毓圻庫銀650兩,作為造旱船運碑用。孔派人根據碑的大小和重量,造大車(即旱船)4輛,同時命人拓寬整平濟寧至曲阜的道路,加固橋樑,並在雪後地凍路滑的十二月初,分別把御碑、馱龜石和兩個盤石各裝在2輛連起來的大車上,開始運送。共動用600多人,500多頭牛。運抵曲阜後,安放在孔廟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