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漢語詞語)

迷霧(漢語詞語)

迷霧,原意一是能見度很差的霧,二是指叫人捉摸不透,迷失方向的事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迷霧
  • 外文名:[dense fog][anything that misleads people]
  • 拼音:: mí wù
  • 注音::ㄇㄧˊ ㄨˋ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 迷 ( mí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
    迷信、迷糊、迷津、迷惘、執迷不悟
  • 霧 ( wù): 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後飄浮在空氣中的小水點。
    霧氣、霧靄、迷霧、雲霧、霧淞
迷霧:
①濃霧:誰將迷霧掩明霞。
②比喻使人迷失方向的東西:揭開迷霧看真相。

引證解釋

1. 迷漫的霧。
葉廷琯《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誰將迷霧掩明霞,初本《蘭亭》體未差。”洪深《五奎橋》第一幕:“或是變成迷霧;或是升在空中結成雲。”峻青《秋色賦·李家埠在戰鬥》:“飢餓死亡,像迷霧一樣瀰漫在 昌濰 大平原上。”
2. 比喻叫人迷失方向、脫離實際的事物。
花城》1981年第2期:“歷史本身有一種特殊規律,就是逐步揭開迷霧,透過幃幕,最後,在時間面前顯露出善和惡的本來面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