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傅抱石蜀山圖軸

近代傅抱石蜀山圖軸

作者簡介:傅抱石(1904-1965),我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家、美術史研究和繪畫理論家,少年時代飽受艱辛,當過瓷器店學徒和補傘匠。熱愛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刻苦自學,尤崇石濤,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師範學校,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從此走上藝術之路。1933年傅抱石進入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部,很快以畫、文、書、印“四絕”全才嶄露頭角,尤以山水畫見長。1935年7月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新中國成立後,傅抱石除在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任美術史教授外,先後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分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近代傅抱石蜀山圖軸
  • 類別:國畫·山水
  • 年代:近代
  • 作者:傅抱石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蜀山圖
【規格】軸,紙本,設色,縱57.2cm,橫44.8cm
【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介紹

本幅自題:“乙酉(1945)秋七月,傅抱石重慶西郊。”鈐“傅抱石印”白文方印、“抱石齋”朱文方印。
巍巍群山占據了畫面大部分,突出磅礴的氣勢。濛濛霧氣四處瀰漫,是對四川山水的如實描繪。圖中以染代皴,大面積富有濃淡變化的墨色與花青、淡綠相互融合,極好地表現出蜀地陰晴交替的天氣和莽莽蒼蒼的不盡山色,有咫尺千里之感。
傅抱石與其子二石談論繪畫技巧時,提及他的習慣是畫山水儘量用大號的毛筆,即便是畫幅不大亦然,因為大筆與小筆產生的效果不同。二石經過實踐總結出:筆越大,要求使用者的功夫和魄力亦越大;而紙越小,畫中天地則不能小。用大筆來畫,留下的筆觸更能使人感到雄渾和豪放,在視覺上傳達給人的是舒暢、痛快之感。觀此圖,其言信然。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