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義鄉

辛義鄉

辛義鄉位於成安縣境南部,鄉政府駐地辛義村距縣城8公里。全鄉轄29個行政村,總面積5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383畝,常住人口33924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辛義鄉
  • 外文名稱:Xinyi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
  • 下轄地區:辛義村、南豆公村、西高陵阜村等29村
  • 政府駐地:辛義村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7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南部
  • 面積:56.38平方公里
  • 人口:33924人(2017年)
  • 方言:磁漳小片-邯鄲(沙東)-成安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邯鄲(馬頭)機場
  • 火車站:邯鄲高鐵(東)站、邯鄲(西)站
  • 車牌代碼:冀D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經濟概述,社會事業,著名人物,陳廷謨,喬瑞生,陳雷,

建置沿革

明代,為直隸廣平府成安縣轄地。
嘉慶間,為直隸廣平府成安縣辛義社。
民國時期,為河北省成安縣第四區(駐北徐村)。
1945年,成安縣與磁東縣合併為成磁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三專區成磁縣第六區(駐北徐村)。
1949年,成磁縣改稱成安縣;次年,全縣並為四區一鎮,改屬邯鄲專區成安縣第一區(駐城內)。
1953年,區下增設鄉建置,屬成安縣第一區,始置辛義鄉(駐辛義),下轄:辛義、大高陵阜、小高陵阜、大霍村、西霍村、北豆公、南豆公、辛寨等8村。
1957年,撤區並鄉,辛義鄉併入徐村鄉(駐北徐村)。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設管理區,下轄生產大隊。辛義管理區(駐辛義)屬柏寺營公社;年底,成安、臨漳磁縣三縣合併為磁縣,辛義管理區屬磁縣柏寺營公社(原徐村鄉一帶屬商城公社)。
1959年,合併管理區,陽寺管理區併入辛義管理區。
1961年,恢復成安縣建置,辛義管理區更名辛義公社,原辛義管理區轄辛寨劃入臨漳縣。辛義公社(駐辛義)轄:辛義、南豆公、北豆公、西高陵阜、東高陵阜、王林、東霍村、西霍村、屯裡、東陽寺、西陽寺、後陽寺等12個大隊。
1970年,邯鄲專區改稱邯鄲地區,屬邯鄲地區成安縣。
1984年,撤社改鄉,辛義公社改為辛義鄉。
1993年,邯鄲地市合併為邯鄲市,屬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
1996年,並鄉擴鎮,徐村鄉所轄北徐村北村、北徐村南村、南徐村、東徐村、大郭莊村、東郭莊村、亦北村、亦南村、大善村、王耳營村前裴里村後裴里村、邢村、西辛集村、溫西村、南連送村、溫家莊村等17村併入辛義鄉,辛義鄉屬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至今。

行政區劃

辛義鄉現轄:辛義村、後陽寺村、西陽寺村、東陽寺村、屯裡村、東霍村、西霍村、南豆公村、北豆公村、西高陵阜村、東高陵阜村、王林村、北徐村北村、北徐村南村、南徐村、東徐村、大郭莊村、東郭莊村、亦北村、亦南村、大善村、王耳營村前裴里村後裴里村、邢村、西辛集村、溫西村、南連送村、溫家莊村等29個行政村。
辛義鄉政府駐地周邊村莊圖辛義鄉政府駐地周邊村莊圖

地理環境

辛義鄉地處冀南平原,境內自西南向東北有漳河故道遺留沙跡。成臨路、郭長路、記者路縱橫全鄉境內。鄉政府駐地西北至邯鄲市32公里,北距成安縣城8公里,南到臨漳縣城僅3公里。

經濟概述

2010年,糧食總產量34895噸,棉花總產量為3896噸。全鄉境內形成4個大的經濟園區,以徐南、邢村、大郭莊為中心的蔬菜種植面積2500畝,溫室大棚60個;以王林、邢村、溫西為中心的棉花良種繁育基地3000畝,以東阜、屯裡為中心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500畝;以大郭莊、東郭莊為中心的家禽養殖業,雞存欄26000隻,以北豆公為中心的金鑫養豬場,豬存欄2500頭;以辛義、東霍村為中心的林果產業,僅蘋果種植面積3000畝。2010年,全鄉境內共有私營企業攤點185家,50人以上占85家。以棉花加工、電子器材、碳素加工為主,實現產值4200萬元,安置解決勞動力3000個。
聯合收割機在辛義鄉大郭莊村的麥田裡收割聯合收割機在辛義鄉大郭莊村的麥田裡收割
2010年,全鄉固定資產投資9738萬元,居民儲蓄存款1382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450元。

社會事業

2010年,全鄉有中學一所,教職工30人,學生339人;有國小9所,學生4311人;幼稚園、託兒所7所;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2人,各村設有衛生室。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9197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94人。
辛義鄉新民居辛義鄉新民居
2010年,所轄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著名人物

陳廷謨

陳廷謨(1592-1638年),字獻明,成安縣辛義鄉西高陵阜村人。陳廷謨自幼聰慧,過目不忘,不但學業優秀,且喜文善詩,獲老師器重。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初任山東沂水知縣,因才能卓越,後調任益都(在今山東)。明朝廷考核,因其治行第一,升河南道監察御史,督監河東鹽務。明崇禎三年(1630年),任命蜀地巡按,聲績卓著,封川南侯,代行巡撫之職,奮起抗擊亂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染病歸鄉去世。著述有《羲畫管窺》、《度青吟覺非草》等。
陳廷謨為官清正廉明,有膽有識,愛民如子,口碑頗佳,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資料記載,陳廷謨墳墓占地40畝,神道上有三座牌坊,兩旁有石人、石獸,最前邊是一對石旗桿,桿上有石猴一對,後毀於戰火,部分石像掩埋在地下,“文革”中掘墓毀屍,僅留遺蹟。
2010年10月,成安縣辛義鄉西高陵阜村出土石羊高約一米,長約一米半,重約半噸;石馬高約兩米,長約兩米半,重約兩噸。兩尊石像做工精細,栩栩如生,石羊的左腳略有損壞,其他部位保存完好。該村是明朝巡撫陳廷謨的故鄉,陳死後安葬於此。經文物保護專家初步鑑定,此次出土的石羊和石馬是明代喪葬用品,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正是在史書記載的陳廷謨墓地遺址處挖出,初步鑑定為陳廷謨的陪葬品。
陳廷謨詩作輯錄:
題陳余祠詩:天心非屬趙,奇計未應留。兔鳥一時盡,檐楹千古愁。山川余霸氣,帶礪失雄猷。莫問將軍淚,泜波日夜流。
題說法台詩:說法人何去,尋幽客又來。登樓雙眼闊,臨水一樽開。慧草平侵砌,天花亂綴台。西山如翠黛,突兀白雲隈。

喬瑞生

喬瑞生(1910-1938年),成安縣辛義鄉大霍村人。成安縣最早的共產黨員,成安縣黨組織的創始人。1925年15歲時,喬瑞生考入縣立高小十六班。在校刻苦勤奮,品學兼優,深得老師和學友的愛戴。他很小就愛看《水滸》、《岳飛傳》、《楊家將》等歌頌民族英雄的書籍,養成了抱打不平的性格。
1928年初,加人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成安縣第一名中共黨員。入黨後,他在本村和周圍村莊秘密活動,至1929年發展黨員20多名,並先後建立起大霍村和小霍村兩個村黨支部,他任大霍村黨支部書記。1932年,喬瑞生回到本村繼續以教書為名,開展黨的工作,並在本村建起了農民夜校,傳播革命道理,喚起民眾。1936年,喬瑞生和其他黨員發動領導了全縣教師增資罷課鬥爭,並帶領130餘名教師到教育局請願。1937年,“七·七”事變後,喬瑞生和其他黨內同志一起,號召各界民眾迅速行動起來,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去,使成安縣的抗日氣氛十分濃重。1937年10月份,日寇製造了震驚華北的“成安慘案”,喬瑞生心中十分沉痛,為組織起來抗日救國,於次年4月,成立了“成安縣抗日青年救國會”,喬任秘書。6月中旬,上級派來了黨的負責人和抗日縣長,成立了中共成安縣工作委員會,喬瑞生任組織部長。
他擔任臨漳抗日縣長期間,以驚人的工作毅力、豐富的鬥爭經驗,很快打開了局面,建立健全了縣抗日政府,充實了縣大隊的武裝力量。但由於當地情況非常複雜,在1938年8月6日召開的部隊、政府聯席會議中,喬瑞生竟飲彈身亡,時年僅29歲。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陳雷

陳雷,辛義鄉西辛集村人,1986年6月29日出生於河北省成安縣,黨員、高中畢業、自學大專學歷,現任北京市新航建材集團來廣營站質檢部長。
人生履程中多次獲得優秀稱號,例2011年獲得成安縣十佳優秀青年,201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榮獲北京新航建材集團優秀員工、並於同年取得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助理工程師資格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