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枝油茶

軟枝油茶

軟枝油茶是我國第一個油茶良種,以枝條韌軟、掛果下垂而得名。具有速生、早實、高產等優良特性。是廣西林科院採用實生繁殖、經過連續15年系統品種比較試驗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屬普通油茶的一個農家品種。該品種已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定。有關專家認為,岑溪軟枝油茶良種具有很高的推廣利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軟枝油茶
  • 外文名:oil-tea
  • 品種優勢:高產穩產、適應性強、速生早實
  • 分布區域:廣西岑溪藤縣蒼梧一帶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山茶亞科
  • :山茶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品種優勢,產地產量,主要價值,園林和生態,食品,種苗的繁育,採集砧種並進行催芽操作,選取合適的接穗,進行嫁接,培植芽苗,栽培技術,整地,打穴造林,幼林培育,管理要點,芽苗管理,成林管理,病害防治,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喬木,樹高3-4米。樹皮黃褐色或灰褐色,嫩枝梢被毛,頂芽1-3個,花芽紫紅色,居中細長,黃綠色葉芽,鱗片緊密。單葉互生,革質,表面光滑,具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中脈凸起,側脈不明顯。花兩性,白色或紅色,頂生或腋生。雄蕊多數,2-4輪排列,基部相連,通常與花瓣同時脫落,花葯黃色。雌蕊柱頭3-5裂,子房3-5室。蒴果球形、桃形或橄欖形,顏色有紅、黃、青等幾種。每果種子1-20粒,一般4-8粒。種子黃褐色或黑色,有光澤,三角狀卵形,種仁乳白色或淡黃色。
軟枝油茶軟枝油茶
岑溪軟枝油茶分枝角度大、葉大枝軟、冠幅大,主枝與骨幹枝交角為60度,小枝與主枝的交角為50度。由於骨幹枝分枝角度大,向外伸展形成“自然開心形”的樹冠,枝條疏密度適中,透光條件好,側枝生長旺盛,有利於樹葉中營養物質的製造和分配,能抑制頂端優勢,更有利於開花結果枝的生長。一般油茶品種的主枝與骨幹枝交角、小枝與主枝交角則只有40度~35度,樹冠直立、枝葉密集、透光性差,嚴重影響了樹體的開花結果。
岑溪軟枝油茶實生子代有70%以上保持了母本優良的分枝性狀,顯示了較高的遺傳力,基本保持了豐產性能。岑溪軟枝油茶枝條柔軟下垂,比硬枝類型品種豐產,這一優良性狀同樣能相對穩定遺傳,其實生繁殖後代仍能再現早實、豐產的優良性狀。

生長環境

軟枝油茶喜溫暖濕潤氣候,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要求年平均氣溫14-21℃,最低月平均溫度不低於-3℃,最高月平均溫度為38℃,相對濕度74%-8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1800-2200小時。
軟枝油茶春梢3月中旬開始萌動,日平均氣溫15℃時開始抽梢展葉,20℃左右生長最快;花芽分化一般始於5月上旬,終於9月下旬,10月中旬始花,12月下旬花期結束;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
軟枝油茶每年以采果為主,而且一年四季花、果不離體,消耗養分極大。要使岑溪軟枝油茶獲得連年豐產,必須有一個適生的環境供其生長。岑溪軟枝油茶種植要求海拔600米以下,最適宜4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的丘陵地帶,土層較厚,PH值4.5-5.5之間,母質為頁岩花崗岩發育而成的紅壤黃紅壤

品種優勢

速生、早結。在廣西林科院栽培的軟枝油茶品種比較試驗林中,種後四年,樹高生長比當地普通油茶、湖南普通油茶分別大22.3%和32.5%。在年生育期中,其春梢抽發期比其它品種都早15-20天,軟枝油茶在其它品種剛萌動時,其梢長已達15厘米左右。岑溪軟枝油茶造林後2年開花,3年結果,5年達產。
高產、穩產。軟枝油茶經連續四年(5-8年生)測產,畝產茶油達到125.13斤,比參試其餘無性系均值高272.91%。最高年產量:畝產茶油288.42斤,比其餘無性系最高年產量增產1-13倍,進入盛產期後,岑溪軟枝油茶連續三年產量變幅均不超過8%,表現出較為穩產的特性。
含油高、油質好。油茶種仁含油率在50%以上者屬含油率高的品種,酸價在3以下者為油質較優良。岑溪軟枝油茶種仁含油率達53.60%,果油率達7.13%,酸價達1.34。體現出高產無性系的豐產、優質性狀。
抗性強、適應性廣。軟枝油茶有較強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蟲害能力。病蟲害均小於1.5%。在高山陡坡或低丘平地、土質好或較差的地方都生長良好。

產地產量

豐產期畝產茶油可超過60公斤,含油率高達51.37%;油質好,酸價為1.06~1.46,折光指數為1.4672;1973年,岑溪軟枝油茶經全國油茶協作組專家鑑定,被確定為我國第一個油茶良種;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和廣西科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
軟枝油茶豐產樹軟枝油茶豐產樹
軟枝油茶兼備了高產、穩產的經濟性狀。油茶產量如果連續3年變幅不超過30%,即為穩產的標誌。試驗證明,岑溪軟枝油茶可連續18年連年增產,產量變幅僅為4.3%~28.7%,而其他品種則為9%~52.6%。另外,岑溪軟枝油茶種植7年後即進入盛產期,盛產期可維持50年~60年,若能進行集約化經營管理,則可以延長到60年~80年。而普通油茶種植後10年~12年才進入盛產期,盛產期僅有30年~40年。
軟枝油茶二號、岑溪軟枝油茶三號是廣西林科院從岑溪軟枝油茶中選出的24個優良單株進行無性系測定,經過連續八年系統測試評選出的兩個高產無性系。是中國已鑑定出的高產無性系中產量較高的兩個無性系。
軟枝油茶高產無性系選育成功後,用岑溪軟枝油茶的穗條進行大樹嫁接換冠,結果仍獲得高產。1983-1985年嫁接換冠146.09畝,嫁接後3年進行產量預測,岑溪軟枝油茶畝產茶油最高達191.80斤。
廣西三江縣用岑溪軟枝油茶枝條扦插育苗造林,仍表現出母本早期的優良特性,進一步驗證了岑溪軟枝油茶無性系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主要價值

園林和生態

由於軟枝油茶的適應能力較強,而且外觀較為養眼,此外其本身在空氣之中所散發的味道對於人體和其他生命均有較大的益處。所以,綜合這些特徵而言,軟枝油茶除了單純作為經濟作物之外,還可以套用于山地綠化以及城市園林塑造。如果可以與綠化產業形成穩固的關係鏈,就可以為軟枝油茶又開闢出一條經濟產業模式。
軟枝油茶軟枝油茶

食品

軟枝油茶本身就具有產油的功效,相比起玉米和大豆而言其產油效率更高,而且作為一種綠色植物更具備天然性,對於人體健康而言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軟枝油茶可以與多種食品市場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甚至還可以為餐飲等企業輸送餐飲所需要的食用油等。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於食品市場的需求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為軟枝油茶的市場前景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潛力平台。
制油:茶籽制油基本上是採用壓榨法。壓榨前需經粉碎和蒸炒處理。粉碎是將油茶籽去殼,脫殼後通過粉碎機加工成粉狀。蒸炒使生料變成熟料,使料坯顏色加深,處於最適宜油分流出的狀態,是壓榨前一道關健工序。傳統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鐵鍋炒。生料先經蒸汽或噴水濕潤後再炒,叫濕蒸炒;不經濕潤就炒,叫乾蒸炒。以濕蒸炒為好。蒸炒時的水分和溫度因使用的機械類型不同而異。用液壓機和木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10~120攝氏度。蒸炒後的含水量為7%~8%;用螺旋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30~140攝氏度,蒸炒後的含水量為3%~4%。

種苗的繁育

採集砧種並進行催芽操作

種子表皮上絨毛開始脫落、呈現出一種烏黑色或深棕色時,標誌著種子已經成熟,此時即可採集種子。要求在保證成熟程度的情況下,在表皮開裂之前就進行採集。種子的採集時間一般在10月中下旬左右,依據不同地區實際氣候條件的不同可做適當調整。採集的種子運回後要避免太陽暴曬,應進行通風晾乾直至自然開裂。開裂後的種子要選取其中的顆粒飽滿者,並開闢專門的空間進行儲存。種子的種植應在次年的2月進行,在種植之前,應先用濕潤的泥沙進行催芽,泥沙要用甲基托布津進行預處理。進行催芽的泥沙含水量要適中,過乾或過濕都會影響催芽成功率。在進行疊鋪時,按照種子和泥沙依次進行的方式,要注意泥沙厚度控制在10cm以內。為保證含水量,以5d左右為一個周期進行補水。當芽苗長至約3cm時,即可進行嫁接。

選取合適的接穗

合適的接穗是嫁接成功的基本保證。一般選取在樹冠外圍中上部截取0.32cm當年生葉芽飽滿的接穗。截取後應注意保鮮,將穗條上多餘葉片剪去後用濕布包裹。為了避免穗條因擠壓和失水而失去活性,在遠距離運輸時應經幾十根穗條進行接穗處理,並在基部用浸濕的藥棉包裹,運至後立即解開,將穗條插於陰涼處或置於濕砂中在暗處保存,保存周期應低於7d。

進行嫁接

嫁接的成功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合適的嫁接工具是基礎。作為嫁接刀的刀片,要求切口鋒利。切口進行包紮時,專業的切口包紮膜是首選,如沒有,也可用牙膏皮處理後代替。其次,合適的嫁接時間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等幼芽的葉片即將展開,即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最佳時間。同時,要注意進行處理,使砧木和接穗可以完美契合。最後,在嫁接時,接穗的楔形木質部要對齊插入苗砧。若兩部分粗細不同,只對齊一面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後,要在結合處用牙膏皮或專用嫁接膜套緊。

培植芽苗

嫁接完成後的芽苗不可長時間放置,要儘快進行種植,保持密度在6萬~8萬株/667m2。種植過程要嚴格按照流程,將芽苗靠一邊斜擺於挖好的10~15cm深的淺溝中。舒展根系,覆土,注意不可覆蓋住嫁接時的接口。栽植後要進行灌溉。

栽培技術

整地

由於廣西軟枝油茶品種的特殊性,以土層深厚的陽坡作為栽植用地為宜。依據地形條件的不同,可將整地方法進行區分。對坡度平緩地區進行全墾,坡度整成20°。環山採用撩壕帶狀整地法,水平方向進行撩壕,挖長60cm、深50cm的壕溝,墩距300cm左右。

打穴造林

植穴規格應以60cm×60cm×40cm為宜,株行距2.5m×3.0m,平均每667m2可打穴80~100個,採用農家肥或0.5kg的鈣鎂磷肥作為底肥。在立春到雨水之間,選陰雨後進行栽種,苗木選取原則為大、壯、全。在起出幼苗時應注意保全根系,儘可能多帶宿土或直接打黃泥漿,絕對避免暴曬。

幼林培育

為保證充足的養料,軟枝油茶林在種植後的60d內追施氮肥。為了利於吸收,控制施肥時間在3月初,且施用量不超過10g/株。可通過在樹兜旁30cm處挖一20cm深的穴的方式進行。同時,要注意對幼苗進行修剪,為了讓幼苗樹冠外擴,應儘量增加側枝,可在幼苗長至60~80cm時進行頂芽摘除工作。

管理要點

芽苗管理

為保證軟枝油茶種植效果,在芽苗管理工作中,也要積極踐行統籌性較好的管理機制,要按照標準化流程完善管理體系。
(1)要進行除草處理,在揭膜後要及時完成除草工作,保證對存活的嫁接苗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管控,有效減少萌條後,全面處理一些沒有成活的苗木,保證定期進行嫁接處理,避免土壤中出現大量的肥料流失問題,保證種植效果和種植水平。
(2)要進行施肥澆水,在澆水工作開展時,要結合苗木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處理。而施肥處理過程中,主要是施加氮肥,由於嫁接苗本身是較為柔嫩的小苗,為了有效提升施肥效果,相關人員要集中配置低濃度的肥水完成施肥處理,儘量踐行少量多次的施肥處理工作,提升種植整體效果。
(3)要進行病蟲害處理,在軟枝油茶種植過程中,根腐病和炭疽病較為常見,因此,要將嫁接苗處理工作作為關鍵和重點,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發生相應病症後,種植人員要利用熟石灰進行拌土覆蓋處理,或者是套用濃度為50%的退菌特和濃度為50%的多菌靈進行綜合處理,提升芽苗自身的抗病水平,為後續防治工作的全面最佳化提供保障。
(4)要對其進行出圃管理,在出圃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嫁接苗根部的影響,因此,相關種植人員要利用有效的帶土挖苗處理工作完成相應操作。一般而言,嫁接苗的出圃過程會在第二年的2月份或者是3月份進行,此時,要對其進行培育和管理,有效落實綜合性管理機制,完善管控項目的實效性,集中提升種植效果,為後續管理工作效果提升奠定基礎。

成林管理

(1)在軟枝油茶進行成林管理,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機制,確保管理水平更加貼合實際需求,有效完善管理路徑。在軟枝油茶種植進程中,主要是將採收果實的油科作為重要品種。因為軟枝油茶吸光,所以要對光照條件進行集中管理,能從根本上提高油茶果實重量以及種子含油量。也就是說,良好的光照環境能為種植項目整體經濟效益的最佳化提供保證,需要種植人員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進行統籌管理,完善種植項目的監督管控工作水平,促進管理效率的全面最佳化。
(2)種植人員也要對溫度進行統籌監督,一般而言,軟枝油茶的溫度要控制在14~21℃之間,避免嚴寒或者是霜凍問題,提升其種植環境的同時,確保在適宜環境中完成適宜種植。軟枝油茶也對土壤的要求並不是非常嚴格,在栽植過程中,利用紅土壤或者是黃土壤等酸性土壤皆可,只要保證土壤本身的輸送性和肥沃程度就行,一般在海拔500m位置進行種植整體效果較好,且能提升軟枝油茶的含油率,保證栽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保證坡度能在35°以下,能有效落實系統化土壤管理,確保種植效果更加貼合實際要求,促進軟枝油茶種植水平的全面進步。
(3)在軟枝油茶成林後,要對土壤進行集中管控,要每隔3年進行一次深墾處理,每年則要進行淺墾處理,確保能在冬季深挖20~30cm之間,保證整體土壤得到處理。而在夏季淺墾的過程中,則要將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集中增加肥料,1hm2要施加適宜肥料,其中含有氮肥25kg。而對於種植區域的病蟲害處理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處理機制,保證成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實效性,主要是在每年的6~7月份,要集中進行病蟲害防治,利用150倍液波爾多液或者是可濕性退菌特800倍液進行病蟲害防控,一般在3~4d集中噴灑一次,要保證連續噴灑2~3次,才能有效提升防治效果。而軟枝油茶會在造林後3年開花結果,其基本盛果期為15~80年,可在第二年收果,需要種植人員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採收處理,保證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病害防治

岑溪軟枝油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軟腐病及根腐病;蟲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蛾、茶籽象甲等。
炭疽病主要在果實、葉、枝和樹幹上發病,造成果實開裂及果實和葉片脫落,枝條枯死,樹幹潰瘍等,影響樹體生長和茶果產量,嚴重時整個植株乾枯死亡。防治方法是結合營林措施減少病源,增強樹勢;春夏季節定期噴1%波爾多液預防,發病早期用50%多菌靈防治。
軟腐病主要在果實、葉、芽和梢上發生,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梢枯死。防治方法是採取營林措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噴1%波爾多液預防效果也較好。
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1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勁部,使苗木根部腐爛、葉片凋落導致死亡。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蓋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靈等澆灌根勁處。
油茶毒蛾為間歇性暴發昆蟲,主要危害油茶林的枝、葉和花幼果。防治方法是冬季與早春人工採摘油茶毒蛾卵塊,秋、冬季結合墾復滅蛹,在3齡幼蟲前用50%敵百蟲乳液噴殺。
油茶尺蛾以幼蟲啃食危害葉片。防治方法是人工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人工防治有墾復滅蛹、人工捕蛾、刮卵等;藥物防治應掌握在3齡幼蟲前進行較好,用4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茶籽象甲成蟲危害油茶果,幼蟲蛀食種仁。防治方法是在5-6月用90%敵百蟲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結合油茶林墾復,消滅土壤中的幼蟲,收集落果集中燒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