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街道

路橋街道

路橋街道前身是原路橋鎮,因台州撤地設市,於1995年12月18日建立。路橋街道地處路橋城區中心,轄區9.3平方公里。2016年末,,人口84539人(2010年),下轄14個村、6個社區居委會,是台州市主體城區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為浙東南沿海商品集散中心和全國投資環境百強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路橋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台州市路橋區
  • 人口:84539人(2010年) 
  • 前身:原路橋鎮
  • 建立時間:1995年12月18日
  • 面積:9.3平方公里
經濟水平,商貿建設,工業經濟,城市建設,科教文衛事業,多城同創,平安街道,家庭優教,勞動力培訓,社區黨員服務,人大代表,

經濟水平

2006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04億元,比2005年增長12.79%;實現財政總收入5.849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6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1.09%;轄區市場成交額231.5億元,同比增3.8%。

商貿建設

2006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4.76億元,占70%,同比增13.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4億元,同比增15.8%,現代服務業如旅遊業、信息服務業、金融、知識型產業等發展迅猛。積極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總計投入改造資金1.2億元。加快培育現代物流業,東城物流中心一期已開業,配合區政府新建西城倉儲中心。同時抓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完善消費安全網路體系。

工業經濟

保持了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6.4%;完成自營出口交貨值8200萬美元,引進外資568萬美元。全年新增規模企業6家。全年完成工業性投資4億元。做好服務,落實聯繫企業制度。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繫,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各方面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儘快幫助解決;落實鼓勵工業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促使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

城市建設

堅持建設與改造結合,管理與整治並重的原則,以舊村、舊城改造,公共設施完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致力打造“古今商城,生態都市”。十里長街一期安置房平穩有序地落實了擇房安置;積極構築“路橋城”的業態規劃,啟動重振十里長街改造區塊商業繁榮計畫,目前文化廣場已順利開街;著力推進東城安置小區的工程建設。積極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龍頭王村、遼洋村改造區塊已開始運作,石浜村取得突破,良一村、下包村全面完成前期調研,正進行規劃調整。轄區重點工程河西大廈、下包村辦公樓、良一村老年公寓工程進展順利,配合推進了區重點工程“石浜隧道複線工程”,積極配合區政府做好永寧河河道疏浚和河岸砌石、綠化。沿線涉及的浹里陳、遼洋、石浜、下包、丁岙5個村,實現赤膊牆粉刷2000平方米,河道清理2500米。及時組織實施良一等村規劃小區的配套建設,投入875萬硬化下里街等道路8萬多平方米,疏通排污管道2000多米。全年投入165萬打造綠色家園,新增綠化3.1萬平方米。

科教文衛事業

多渠道籌措資金,路橋國小改擴建工程二期順利推進,實驗國小擴建工程土地徵用取得突破,中心幼稚園進一步帶動、提升全街道民辦幼稚園的辦園水平,以路橋社區學院建設為契機,發展職業教育,在全社會營造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積極推進計畫生育村、社區自治工作,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切實保護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和優秀民間藝術;加強先進文化和基層俱樂部建設,扶持各類業餘文化骨幹隊伍,舉辦“鄉村文化俱樂部匯演”,進一步推動基層文化創作。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處理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推進駐村(社區)醫生制度,積極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搞好愛國衛生運動和衛生防疫工作。加強環衛隊伍管理。

多城同創

落實創建工作責任,深入廣泛宣傳,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新建公共廁所4個,添置垃圾箱500多個,砌築修補各類圍牆5000多米,大規模清理衛生死角和30處拾荒族聚集點,拆除違章建築28150平方。集中精力對市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管理,嚴格限制、消除占道經營、亂貼亂掛等現象,在賣芝橋路實行了規範化管理試點,效果顯著。建立創建投入保障機制、協調機制,探索建立了街道與城管、工商、交警等部門聯合執法的長效管理機制,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努力使“多城同創”成為百姓滿意工程。

平安街道

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打擊“六合彩”賭博、嚴打整治等各項專項整治,積極開展“平安村(社區)”、“治安安全單位”等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各村、社區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全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25起,受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來電工作263件,接待民眾來訪57批次310人,領導班子下訪接待民眾9批42人次,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受理市區直線電話交辦件165件,滿意率98.2%。

家庭優教

街道婦聯舉辦了一次家教知識進農村宣講活動,邀省《親職教育》雜誌社有關專家來街道進行宣講活動,其中,“三八”節一次,一次三場次;9月中旬一次,一次四場次。在中國小校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宣傳陣地,並發放“八榮八恥”倡議書。5月份,組織中小學生在路小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演講比賽活動,並表彰17名優秀少先隊員。在10個社區、村樹立一批親職教育公益宣傳牌。在4月8日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暨多城同創活動中,組織30名小學生及家長一起,走上街頭,走進市場,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多城同創”宣傳資料,發放倡議書等。舉辦兒童時期班,結合“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系列兒童活動。從7月12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時間,利用古街社區各項資源,為孩子安排了系列活動,邀請了楊憲君先生講路橋歷史,陳如吉老先生為孩子們上書法學習基礎課,陳世強爺爺介紹“三七”藥業工人大罷工的情景,並參觀了東嶽廟大罷工舊址陳列館及沈氏畫廊國家一級畫師陳冰心教授的國畫展,對小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參加了“多城同創”工作之清除花壇雜草活動。組織孩子們學包湯圓、各項棋類學習、素描繪畫等等。在慶“八一”節在軍民共建聯歡會上,孩子們又為晚會獻上了“精忠報國”、“雪絨花”二首小合唱。“六一”節,婦聯在中心幼稚園開展了第二屆“豪客來杯”親子現場繪畫大賽,有50名兒童及家長參加比賽。在實驗國小、路小開展小學生文化節、藝術周展示活動。“六一”期間各社區開展慶“六一”活動,章苑社區在路橋世紀廣場舉辦迎“六一”滑輪活動。中心幼稚園還舉行了兩場慶“六一”文藝匯演。六一節婦聯到路橋福利院慰問了兩名街道戶籍的殘疾兒童,送去食品、文具、書籍等。同時,帶去2000元慰問金,對社區、村困難殘疾兒童9人進行慰問,並同文衛辦一起走訪了實驗中學、實驗國小等7所學校,總共送去節日慰問金2萬多元。開展了“雙合格”親子互動實踐活動,在古街社區組織家長和小學生進行了一次“古街快樂夏令營”進葡萄園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走進農村,體驗農村,感受農村生活。

勞動力培訓

2006年,在區農培辦指導下,在全體工作人員和學員的辛勤努力下,我街道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根據區下達的任務指標,我街道的培訓任務是2012名。而街道總共完成2481人的培訓工作,超過指標469名,超額完成率達23.31%。其中,農民轉移就業技能指標是359名,實際完成497名,超額完成率38.44%。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指標是1412名,實際完成1627名,超額完成率15.23%。農村後備勞動力培訓指標是250名,實際完成357名,超額完成率42.8%。轉移指標259名,參加就業培訓497名,已完成轉移就業477名,完成率達95.98%。已超額完成區下達的各項指標。通過營業員、美容、計算機、機電裝配等培訓,增強了學員的市場經濟知識和服務意識,提高了他們就業的競爭力。

社區黨員服務

試點成立了旨在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綜合性平台——黨員服務廳,率先在商城開展試點。社區黨員服務廳作為社區黨員整合社情民意,解決居民困難,推動社區建設,展示黨員形象的視窗和橋樑,在啟動後結合圖書借閱、愛心超市、志願服務等向社區黨員民眾提供“一站多元”服務(即“一站式受理,多元化服務”)。具體包括設在社區居委會、由社區無職黨員義務輪流值班的黨員服務廳辦公室;分布在社區範圍內,由社區黨員經營的提供便利服務的黨員服務站;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各項志願工作的志願者服務隊三大部分,以更好地傾聽民情、收集民意、維護民利。

人大代表

2006年9月至12月初,根據憲法、地方組織法的規定,路橋街道圓滿選舉產生了36名出席區三屆人代會代表。街道選舉委員會嚴格把握“四個環節”,確保了換屆選舉順利進行。2006年10月13日至14日,街道召開黨代表選舉大會,正式選舉產生20名出席中國共產黨路橋區第四屆代表大會代表,在當選代表中,有各級領導幹部7名,占35%;生產和工作一線人員13名,占65%;非公企業黨員2名,占10%;女同志6名,占30%;45歲以下19名,占95%;學歷大專以上17名,占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