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經濟開發區

赤峰經濟開發區

赤峰經濟開發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 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通遼市和遼寧省朝陽市毗鄰,西南與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連,是 經國家核准、自治區重點調控的省級開發區,是自治區級有色金屬產業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峰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簡介,發展歷程,

開發區簡介

赤峰經濟開發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通遼市和遼寧省朝陽市毗鄰,西南與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連,是經國家核准、自治區重點調控的省級開發區,是自治區級有色金屬產業示範基地。按照“一區三園”的總體規劃,下轄紅山、元寶山及松山三個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32平方公里,首期開發22平方公里。
赤峰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內已形成了以資源加工型產業為主導產業、以有色金屬加工、醫藥、化工為支柱產業、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物流為輔助產業的產業格局。2011年,開發區已入駐企業11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51.12億元,工業增加值75.2億元,稅金4.32億元,利潤0.9億元,安排就業2萬人。在自治區24家重點調控的開發區中綜合經濟指標排序第11位。
赤峰處於蒙冀遼三省的交匯處,是蒙東聯繫東北、京津冀地區的門戶城市,距北京、天津、瀋陽等核心城市直線距離均在400公里左右,距綏中、葫蘆島、錦州等港口均在250-400公里之內,是內蒙古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地區。赤峰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網路基本形成,並全面融入到華北、東北立體交通網路之中,成為連線華北、東北的快速通道。
赤峰居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之間,是京津冀與東北地區聯繫第二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既直接參與兩大經濟區產業分工,在兩大經濟區之間進行產業交融與組合,又接受兩大經濟區特別是遼瀋、京津塘的產業輻射,承接它們的產業轉移,為兩大經濟區的優勢產業集群 代工配套。同時,赤峰處於資源與市場的結合部,依靠豐富的資源優勢,面對廣闊的市場,將逐步成為兩大經濟區最大的優勢資源轉換區域。
赤峰市的政策優勢集中體現在同時享受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上。2011年6月國務院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有了更多支持內蒙古發展的政策。赤峰市政府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對投資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赤峰市政府對新入駐的企業和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議,專題研究解決招商引資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今後,開發區將融入東北和環渤海經濟區,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成為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基地、實現優勢資源深度轉化的基地、蒙東地區經濟成長極和赤峰新型工業城,努力打造“千億開發區”,力爭進入國家級開發區行列。
紅山園區是赤峰市建設最早且相對成熟的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面積33平方公里,現已完成建設面積1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10.4億元,覆蓋規劃區域約15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96家,安排就業崗位近2萬人,初步形成了冶金、醫藥、機械加工、皮毛皮革、建材、食品、工藝美術品、電力等近十個行業的雛形,其中冶金製造業是園區的支柱產業,其綜合指標占園區總產的80%以上。醫藥、機械加工等行業也迅速崛起,大有幾何擴張之勢。
元寶山園區屬於專業化園區,總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煤化工、生物化工、裝備製造、輔助產業為現代物流業。園區內設有商務區和2平方公里倉儲物流區,及500萬噸的煤炭儲運中心。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6億多元,道路、給排水、供熱、供氣、通訊等相關基礎設施齊備。一期15.7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全部置換為建設用地,可為大工業項目優惠提供土地。元寶山園區位於我國重要能源基地,元寶山區煤炭品種主要是褐煤,是優質的動力煤和氣化用煤。全區已探明煤炭儲量21億噸。
松山園區是起步較晚,規划起點較高的專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以非金屬加工、新型材料為主導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整體框架已經形成,具備了“五通一平”的項目入駐條件。園區內以國有土地為主,土地儲備充分,易於流轉,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展歷程

2002年4月,建立“清華紅山高科技產業園區”。
2002年12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名稱改為“赤峰紅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3年8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扶持的20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之一。
2005年9月,上劃赤峰市統籌。
2006年9月,通過國家核准,成為第八批通過國家核准的經濟開發區之一,核准名稱為“赤峰紅山經濟開發區”。
2009年4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赤峰經濟開發區,是赤峰市政府派出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