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巴瓶

【賁巴瓶】也稱“奔巴瓶”、“賁巴壺”。習慣上將無流者稱為“瓶”,將有流者稱為“壺”,此無流,故稱“瓶”。奔巴是藏語“瓶”的意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實行金瓶掣籤制度,即頒發金奔巴擺放在宗喀巴塑像前,將轉世靈童姓名寫在簽上,置於瓶內,由輩分高的喇嘛會同駐藏大臣抽籤決定達賴或班禪的繼任者,這就是所謂“金瓶掣籤”、瓷質賁巴瓶即仿此而制,口部成折腹水盂狀倒扣在上,有二三個漸漸向外擴張的斜面組成。長頸,上部細,漸漸收小,然後漸漸擴大,圓腹,外撇高圈足。整體如塔狀,腹部飾“八吉祥”紋。底書篆款。以乾隆時期製作最多。常見有白地、黃地、綠地、松石綠地、胭脂紅地、胭脂紫地等粉彩器,也有少數鬥彩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