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丁香

賀蘭山丁香

賀蘭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是木犀科植物羽葉丁香的一個變種,是馬毓泉、周世權二位先生根據采自賀蘭山西側峽子溝的標本鑑定命名的。中藥名:賀蘭山丁香(山沉香)。藥材性狀:根、莖、粗枝入藥。 主治功能:開胸理氣,安神、鎮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賀蘭山丁香
  • 拉丁學名: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唇形目
  • :木犀科
  • 亞科:木犀亞科
  • :丁香族
  • :丁香屬
  • :賀蘭山丁香
  • 分布區域:賀蘭山
簡介,形態特徵,生境,分布,產地產量,栽培技術,化學成分,價值,

簡介

性狀根呈類圓柱形,常彎曲扭轉,有的一端分枝或一端漸細,歪向一側。表面光滑凹凸不平,有刀痕,顯光澤,順扭曲方向有縱向細裂縫;棕褐色並散有扭曲的淺棕色、黃棕色條紋或斑片。長短不一,粗細不等,一般長20一35厘米,直徑2.5一5厘米。質堅硬敲之發出清脆聲,難折斷,整齊的斷面可見棕褐色分泌物與淺棕色木部相間排列成數個偏心性半圓形環。氣芳香,味微弱。
鑑別取根的細端或根的木條,在酒精燈上燃燒,發出濃烈香氣,易燃,火苗冒黑煙,同時有棕黑色油滲出,油狀物凝固後,表面具光澤,嚼之無味,稍粘牙。

形態特徵

灌木,高可高達3米。樹皮薄紙質片狀剝裂,內皮紫褐色。老枝黑褐色。單數羽狀複葉,對生,長3—6.5厘米,寬1.5—3厘米,小葉5-7,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稀倒卵形或狹卵形,長0.8-2厘米,寬0.5一l厘米,先端通常鈍圓,或有l小刺頭,稀漸尖,基部多偏斜,一側下延,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近無柄。圓錐花序側生,出自去年枝的葉腋,長2-4厘米,光滑無毛。花萼鐘狀,4齒裂,長約2毫米;花冠高腳蝶狀,花冠筒長約1厘米徑約1.5毫米,先端裂片4,開展,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約4毫米,寬2.5—3毫米;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的中上部,花絲短,花葯長約2毫米,不伸出花冠筒外;花柱2裂,高不超過雄蕊。蒴果披針狀矩圓形,先端尖,長l-1.5厘米。花期5一6月,果期6-9月。
賀蘭山丁香

生境

為喜暖中生灌木。主要生長在以上幾個山溝的陰面雜木林及灌叢中海拔2000一3000米之間。生於山地雜木林及灌叢中。

分布

賀蘭山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屬的新變種,僅分布於賀蘭山的峽子溝、三關大木頭溝、皂刺溝和雪林子溝。

產地產量

產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產量較少。
春初、秋末採收,除去外皮,取心材,曬乾,劈成小塊備用。

栽培技術

賀蘭山丁香有有性和無性繁殖兩種。

化學成分

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藥物實驗室分析,含有揮髮油、萜類、香豆素酚類蛋白質糖類等。揮髮油分為含氧部分和不含氧部分,不含氧部分已確定有胡椒烯(Copaene)、γ−衣蘭香烯(γ− Munrolene)、α一衣蘭香烯(α一Munrolene)、二氫白昌考烯(Calamenene)、愈創奧(Guaiazulene)和δ− Cadione。

價值

賀蘭山丁香是優良觀賞植物,可用於庭園綠化。樹根是蒙族常用草藥,清水煎服,能清熱、鎮靜,醫治頭昏、失眠和心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