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鏡

貞觀三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貞觀
  • 時期:公元627-649
  • 在位君主:唐太宗李世民
  • 出處:《易經·繫辭下》
臣下又無誆諍,苟在阿順,事皆稱美,則君為暗君,臣為諛臣,君暗臣諛,危亡不遠”。為此,他寬容諫臣的犯顏直諫,敬重魏徵,說:“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在魏徵病重時,太宗多次親往探視。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悲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這就是“貞觀三鏡”的由來。在唐太宗的倡導及魏徵帶動下,貞觀年代逐漸蔚成直諫與納諫的良好政風,成就了有名的貞觀之治,“貞觀三鏡”確實值得後世治政者深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