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宜鎮

豐宜鎮

豐宜鎮是屯留縣西南部,集商貿、文化於一體的千年古鎮,2000年已進入全省小康鎮之列。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內的一個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豐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
  • 下轄地區:豐宜村、西流寨村、黑家口村
  • 政府駐地:豐宜村
  • 電話區號:0355
  • 面積:48.9平方公里
  • 人口:9474人(2017年)
  • 著名景點:九連環 四合院 奶奶廟 
  • 車牌代碼:晉D
概述,行政區劃,建置沿革,環境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發展,社會狀況,集鎮建設,教育,衛生醫療,文化體育,名勝古蹟,地圖信息,

概述

豐宜鎮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東毗西賈鄉,南鄰長子縣,西與臨汾市安澤縣接壤,北同河神廟鄉隔山相望。東西長約16.7公里,南北寬約8.5公里,總面積48.9平方公里,其中鎮所在地面積2平方公里。豐宜鎮轄二十三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豐宜鎮轄二十三個行政村:豐宜村、西流寨村、黑家口村、吳寨村、大會村、河常頭村、馬家莊村、中里村、南村、西豐宜村、郝家莊村、陳家莊村、南嶺村、南莊村、石泉村、箭和村、窪溝村、里河村、高川村、西夏旺村、秦家溝村、東夏旺村、南村。

建置沿革

豐宜鎮坐落在屯留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丘陵山區,南與長子毗鄰,西臨安澤,東接長治,即古稱潞安府。地處三縣交界處,曾是商家富豪雲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古有“九連環”、“望府樓”、“玉皇廟”和各種當鋪,千年石階官道自東向西穿鎮而過。全鎮南北長10餘公里,東西寬12.5公里,西高東低,鎮政府駐地豐宜村。新中國成立之初,豐宜便成立了區公所,1958年正式成立豐宜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豐宜鎮管理委員會,1984年正式更名為豐宜鎮。豐宜鎮所轄豐宜村、西豐宜村、南嶺村、陳家莊村、郝家莊村、石泉村、箭和村、窪溝村、南莊村、里河村、高川村、西下旺村、東夏旺村、秦家溝村共14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2001年,西流寨鄉併入豐宜。 2002年豐宜、西流寨分設,成立西流寨開發區。

環境資源

豐宜鎮東低西高,南有嵐河和鮑家河水庫,西邊多山,東南平坦,西北起伏,為典型的丘陵半丘陵地帶,土壤以紅壤土、白路土、河土為主,主要植被有灰灰菜、車前子、蒲公英、紫雲英、柴胡和各種蒿等90多種野生植物,楊、柳、槐、柏、松為常見樹種,野生動物有野兔、野雞、刺蝟、野豬、獾、狼、烏鴉、喜鵲、布穀鳥、麻雀、鴿子等。全鎮平均氣溫1—12攝氏度。其中1月和7月分別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熱的月份,平均年降水量為600毫升,自然災害主要有冰雹、雪災、洪水和旱災。

人口

全鎮2016年有10500人農戶2055戶,非農戶92戶,人口集中的村有豐宜、西豐宜。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9474人。

交通

豐宜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在古代就是潞安府通往平陽府的交通要塞,現在,除郝家莊、陳家莊、南嶺、箭和、秦家溝外,常黑線穿鎮穿村而過,尤其是2010年豐宜段重新修復,2016年新建長臨高速緊靠村外,交通更加便捷。

經濟發展

豐宜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全鎮以種植養殖業為主。至2016年,外出務工和第三產業發展迅猛,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人均純收入從1990年的508元上升到2008年的5383元,2016年為13000元,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除郝家莊、箭和、秦家溝外,其餘各村都通上了自來水。
第一產業
全鎮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豆類等,綠色小雜糧合作社2個,基地1000畝,主要經營小雜糧。經濟作物水果有蘋果、梨、桃、杏、核桃、蔬菜等,有萬畝乾果林示範園1個,位於南嶺村,30畝以上核桃園4個,長勢良好;有蔬菜種植2000畝,其中豐宜大棚種植10個,蔬菜品種有青椒、尖椒、西紅柿、茄子、豆角、西葫蘆、黃瓜等。林業以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育林為主,有誠林種苗基地一個,育林有楊、柳、槐、核桃、黃楊等。蠶桑業於1990年發展至1998年,桑樹面積5000畝,2003年蠶桑業低迷,毀桑種地成為主流。2003年稅費改革,老百姓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2010年10月豐宜鎮箭和村被確定為全縣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到2011年10月全鎮林權改革工作全面完成。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全鎮自古就有養殖習慣,雞鴨魚豬牛羊等是豐宜養殖的重點,2001年—2004年發展到500戶,因種養殖業發展營運而生的各類專業合作社20多個,有效抵禦了市場風險。2016年,全鎮有5000隻以上養雞場11個,100隻以上土雞養殖戶28個,有魚塘8個,開設水面養鴨,水中養魚,水邊垂釣,岸堤養豬的立體經營方式,集經濟環保,休閒為一體,現有年出欄在1000頭以上養豬大戶3個,年出欄500頭以上養豬場15個,多採用玉米和收購玉米餵養,很少使用飼料添加劑。有肉牛養殖戶6個,年出欄100多頭,羊10000餘只。
第二產業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豐宜便自辦有各類磚廠、建材廠,後因各種原因倒閉,現有預製板建材廠2個,有工人30人,總資產300萬元,有建築隊3個,共200人,此外,2002年—2008年還成立了綠豐飼料有限公司,主要利用當地秸稈生產顆粒飼料。
第三產業
隨著市場化進程,豐宜鎮第三產業也得到突發猛進的發展,政府駐地豐宜村在2001就有美食,美容美髮、服裝鞋帽、五金雜貨、蔬菜百貨等各類門市100餘家,隨後陸續發展到先進的家電、摩托、修配、家具、影樓、洗浴桑拿、網通電信、農資種子等門類齊全、品種繁多的各類門市300多戶,俗有屯留“小香港”之稱,各村也有各類便民連鎖店。此外,外出務工主要集中在建築、餐飲、服裝等行業,每年在外搞建築的務工人員都在3000人以上,主要在太原、朔州、安徽、河南等地,服裝行業主要集中在太原、河南等地,每年的打工收入在6000萬元以上。

社會狀況

集鎮建設

豐宜鎮已形成以駐鎮所在地豐宜村為中心的輻射發展,到2010年全鎮14個行政村全部通電、通水、通路、通信設備完善,有20%的村還安裝了現代遠程教育網路,70%的村通自來水。至2011年10月,70%的村實現戶戶通水泥路,2006年—2010年全鎮共粉刷面積80萬平方米,安裝路燈、燈具、景觀燈300盞,2006年10月投資150萬元的鎮政府辦公樓竣工剪彩,結束了鎮政府住危房的歷史,改善了政府辦公室條件和環境,2008年鎮政府自籌資金350萬元硬化了長豐街,豐宜路段總計1600米,近1萬平方米,美化了豐宜商貿環境,2009年豐宜計生所在鎮政府院內建設並於年底投入使用。2008年,豐宜鎮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投資960萬元進行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實現旱澇保收水澆地5000多畝,改造高灌水利工程、發展蔬菜種植1000畝。全鎮發展沼氣用戶800戶,其中石泉、南莊戶均1個沼氣池,環保節能,由於生活水平的改善,各村70%的戶建起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二層住宅樓,有的安上太陽能,有100戶裝上了寬頻網際網路。

教育

豐宜鎮有中學1所,三至六年級寄宿制國小1所,有一至二年級國小13個,2011年裡河國小並窪溝國小,成為12個國小。鎮中學有教師250人,學生400多人,教學樓建於2002年,教學設備完善,多年來國中升高中和教學抽考都排全縣鄉鎮中學第一名,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和獎勵。寄校教師260人,骨幹教師40人,學科帶頭人10人。

衛生醫療

鎮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醫護員10名,有病床2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口腔、化驗等科室,衛生院住院部及門診部綜合大樓共二層30間,於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村級衛生院15個,經驗收合格,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自2009年執行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以來,農村2010年參保率90%。

文化體育

全鎮有“八音會”組織2個,每年元宵節“八音會”和各村組織的秧歌隊,威風鑼鼓隊、彩車隊齊上陣,共慶元宵佳節。豐宜有廟會5個,屆時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豐宜,熱鬧非凡。當地民眾熱愛體育,曾於2008年舉辦過農民運動會,多次參加縣體育委員會組織的農民運動會。每到盛夏,民眾都喜歡去廣場休閒、娛樂,健身。民眾還自發組織學習健美操、集體舞等。

名勝古蹟

現存名勝古蹟甚少,古道青石路和千年古槐曾見證歷史的輝煌和榮耀。有名的“珍珠倒捲簾”,“九連環”、“望府樓”、“郄家院古柏”、“玉皇廟”等建築,曾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但尚存部分殘垣斷壁依稀可見當年的鼎盛。

地圖信息

地址:長治市屯留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