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鄉

豐城鄉 轄有33個行政村, 6900戶,總人口2.7萬人。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豐城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44平方公里
  • 人口:2.7萬人
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萬畝。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30%;工農業總產值4.5億元, 比上年增長38%;財政收入98.4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經濟總收入3.9億元, 比上年增長48%;農民人均純收入2435元,比上年增加490元;農村儲蓄餘額9940萬元,人均3820元。 豐城鄉充分發揮當地優勢,逐漸形成了糧、菜、牧三大支柱產業。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1億元, 糧食平均畝產1183公斤,總產2485萬公斤;蔬菜大棚發展到7000個, 年產各類鮮菜0.65億公斤, 實際收入1.05億元;韭菜面積發展到1.1萬畝, 實際收入7300萬元;新建畜牧業小區8個,發展飼養大戶408戶,蛋雞出欄50萬隻,肥豬出欄2.1萬頭,畜牧業總收入8000萬元。 鄉村企業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到1995年底,全鄉鄉村企業發展到32家,其中鄉辦企業12家。擁有固定資產4330萬元,職工3200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築、建材為主體,以農副產品、建材加工為補充的工業格局。全鄉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2家。1995年,鄉村企業實現利稅782萬元,比上年年增長32%。 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 1995年投資290萬元,拓寬鄉區35米寬的公路;鋪路長2000米,寬24米的柏油路面。投資3000萬元沿主街道和商貿街建設兩層以上造型各具特色的商業樓房, 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1995年,全鄉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00家,從業人員2000人,實現總產值4000萬元。
豐城鄉1995年,全鄉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25億元,比1990年增加8500萬元,年平均遞增20.8%;工農業總產值4.5億元,比1990年增加3.9億元,年平均遞增38%;財政收入98.4萬元,比1990年增加54.6萬元,年平均遞增17.6%;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較19 90年增加1677元;農村儲蓄餘額9940萬元,人均3820元。 農村經濟連年持續增長。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逐漸形成了糧、菜、牧、菌四大支柱產業。1991~1995年,全鄉共建起高標準冬暖式蔬菜大棚6500個,年產各類鮮菜1.25億斤,實際收入1.03億元,韭菜發展到1.1萬畝,年實際收入7300萬元;畜牧業重點培育飼養小區和飼養大戶,到1995年底,全鄉共發展飼養小區25處,蛋雞存養1000隻以上的大戶780戶,蛋雞全鄉共存養105萬隻,鴨存養15萬隻,生豬存欄2.1萬頭,畜牧業總收入實現9000萬元;食用菌生產大發展,全鄉1020個食用菌大棚,1995年投料400萬公斤,總產達到4800萬公斤,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到1995年,糧食生產通過科學使用良種和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的落實,平均畝產1183公斤,總產達到2485萬公斤。 工業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到1995?年,全鄉共?有鄉辦企業12家,擁有固定資產5330萬元,從業人員4200人,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建築、建材為主體,以農副產品、建材加工為補充的工業格局,其中,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有2處。豐城建築公司是省建工局審批的二級建築施工企業,1995年跨入壽光市“建安十強”行列,榮獲“濰坊市鄉鎮企業系統先進單位”稱號;壽光魯豐發展總公司以高彈雙層防水隔熱膏和“壽海”牌SBS卷材為主導產品,是濰坊國際風聯指定的精品生產廠家,其產品出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到1995年底,鄉村企業共實現利稅2413萬元,其中鄉辦企業利稅782萬元。?
小城鎮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1993年秋,投資25萬元對商貿街進行了拓寬,1994年在商貿街兩側建起了造型各具特色、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兩層商業樓房。1995年新一屆鄉黨委、政府本著高點起步的原則,規劃小城鎮建設,“拓寬鄉區段,硬化商貿街”,完成鄉區的統一供水,並得到了壽光市委的肯定和批准,計畫1996年春完成這一規劃。投資216萬元,開通裝機容量1080門的程控電話。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小城鎮建設的加快發展促進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1995年,全鄉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00家,從業人員2000餘人,實現總產值6200萬元,比1994年增長了28%,是1990年的3.1倍。 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1991~1995年,連續5年被壽光市委、市政府評為“人口目標達標先進鄉鎮”。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壽光市第十一中學設在豐城鄉,全鄉擁有科普學校1處,中國小34處。1995年,全鄉中學生在校1483人,小學生在校3241人。擁有“濰坊市規範化學校”1處,“濰坊市一類園所”5個,“濰坊市綠化美化校園經濟開發先進單位”4個。設鄉醫院1處,設備齊全,技術領先,1995年達部頒一級甲等醫院標準,全鄉31個行政村都建起了甲級衛生室,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鄉有敬老院1處,1992年獲“省級文明敬老院”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