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許真君傳說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豐城許真君傳說
  • 主題詞:民間文學,傳說,許真君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許遜許真君是我國歷史上繼大禹治水後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人物,他為官清正,譽為“許旗陽”,辭官為民治水造福人間,民間奉為“普天福主”、“許仙真君”。在長達30多年治水活動中,豐城是他治水活動的主要地區,因而留下了大量的遺蹟遺址和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

歷史淵源

西晉許遜,字敬元,別號許仙、許真君,西晉河南人,世界淨明道創始人,學道於吳猛(修水縣令),得道於豐城羅山諶母,為官清正,人稱許旌陽,後辭官為民治水長達三十餘年,成為我國歷史上繼大禹後又一位治水英雄人物,深得豐城人民愛戴,奉為“普天福主”世代朝拜,在民間留下眾多遺蹟和大量和傳說。羅山諶母殿有聯曰:“元君度真君,傳寶劍,斬孽龍,次此西江除災害閩省遷豫省,慈黎民,保赤子,亦同南海布恩波。”歷史上建有豐城黃堂宮、豐城畫松亭,朝拜活動一直沿襲至今,其傳說也得以廣泛傳承。

基本內容

豐城有很多關於許遜的傳說,隍城大屋畫松亭便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個傳說故事。
畫松亭,地處豐城市藥湖西部的隍城鎮大屋村。據大屋《熊氏村譜·畫松亭記》載:“相傳,晉許仙訪茅,常憩於主人朱氏家,主人家而禮接甚恭。許仙感其誠,劍劈井,投丹其中,逐成佳釀。又畫松鶴於壁間,飛舞若生,客聞而競飲者不絕,朱氏因以致饒,後人作亭以志其異。”又明代王世貞《例仙傳》卷四說:“許遜”渡小蜀江,感江岸主人迎接甚勤,則劍劈一井,投丹其中。乃戲畫一松於其壁,其家因之得到加倍。後江漲潰堤,市舍具漂,唯松壁不壞。再見明代馮林龍《警世通言》第40卷“許旌陽鐵樹鎮妖”說:“許遜,吳猛立黃堂觀後,回至小江寓客店,主人朱氏見方外高人,不索灑食住錢,厚具相待。二君感其恭敬逐求筆墨畫松於壁上而去。自二君去後,其松青郁如生,風動則枝搖搖,月來則彩淡淡,露下則其色濕濕,往來觀者日以千計,去則皆留錢謝之,朱氏逐至巨富。後江漲潰堤,店屋具漂,唯松壁不壞。”
東晉興仁三年(365)至寧康二年(374)之間,許真君在古豫章(今江西)治理水害,常往來豐城河西連藥湖在內,追捉孽龍。《畫松亭記》說的“許遜訪茅”,就是說,許遜與吳猛遵照諶母的指示:在離西山20公里的洛溪邊找到了飛茅叢生之地,建立起黃堂祠觀,後更名黃堂宮,供奉諶母。每年農曆八月初三,許真君常渡錦江;俗稱松湖街“仙人渡”,路過隍城大屋村前往黃堂宮朝拜諶母元君,即指三種說法的渡小蜀江。
晉代許旌陽在小蜀江(今錦江)與嘆早湖(今藥湖)之間治水捉蛟。一次借住在大屋熊家村朱氏家中,朱氏甚為恭敬又熱情地接待許真君與吳猛二君,還不要食宿費。許真君見朱氏為人忠誠,很有道德,雖然人多勤勞,但家裡很貧窮,就建議要朱氏做酒水生意,增加收入。朱氏說錦江之水渾濁,做不出好酒。第二天早晨,許真君在朱氏門前用身佩寶劍刺入地下,撥出劍孔變成一口水井,井水澄清甘甜,朱氏用水井內的水釀出香甜的好酒,並遵照許遜的指教,在路邊砌了一個亭子賣酒。從此,亭內和四周酒香撲鼻,壁畫上松枝擺動,仙鶴飛舞,慕名前來飲酒觀畫的遠近之客絡繹不絕,每天一千多人。喝酒的付酒錢,不喝酒者也付錢觀畫感謝,朱氏因此家致富。為了感謝許真君的扶助和恩德,就把賣酒觀畫的亭子取名“畫松亭”。

主要價值

許真君為歷代民眾所愛戴,占有廣泛的歷史文化空間,其凝聚力和影響力之大不亞於女媧補天,他的傳說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寓意深刻,傳承與保護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政治價值、思想價值及經濟價值,是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