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洪州窯碗泥嶺制陶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豐城洪州窯碗泥嶺制陶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洪州窯碗泥嶺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東漢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豐城市洪州窯碗泥嶺“古法制陶”技藝是一種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碗泥嶺陂下村手工製作的日用陶器,品種繁多、質地堅硬、器形優美、古樸醇厚,是“唐代六大名窯”之一的洪州窯制陶工藝的現實翻版和“活化石”。

歷史淵源

洪州窯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始於東漢晚期,終於晚唐五代,歷史長達八百餘年。窯址多分布在宜春豐城一帶。是中國青瓷器的最早發源地之一,此地崗唐代閹洪州,而唐代是洪州窯最盛的時期,故稱“洪州窯”。五代以後,洪州窯逐漸讓位於後來居上的景德鎮窯與吉州窯。至宋元時期,豐城碗泥嶺異軍突起,成功燒造出影青瓷與黑釉陶瓷,但由於屢遭兵燹之故,這一新興工藝未能發揚光大。

基本內容

技藝流程為:取土、手工搗碎、和泥、揉碾、搓條、盤條、加固胎壁、拍花、晾曬、上釉、裝燒。整個流程從取土開始至成品件為期一周。主要產品有:缸、壇、盆、盤、罐、擂缽、屋脊覆蓋器。主要用於盛酒、水、米、鹽、茶葉、醬醋,及搗制各類如辣椒、茄子等食物陳設器。隨葬品隨著風俗變遷而絕燒。
相關製品:陶製工具、陶器用具、土窯

瀕危狀況

以前手工制陶技藝在豐城是個非常熱門的行當,學的人很多,銷路好。隨著金屬、玻璃和塑膠器皿的出現,陶器生產逐漸走向機械化,土陶的質量、銷量都限制了農村手工制陶業的發展。賺不到錢,年輕人都不願來學習。這門繼承和沿襲了幾千年洪州窯歷史的手藝也將隨著這批農村制陶人的老去而面臨消失。

保護措施

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拯救陂上村手工制陶,保護最後的碗泥嶺龍窯。運用現代手法結合古法制陶,創造更美觀實用的東西;努力開發旅遊線路,把傳統制陶工藝作為一種新的遊樂項目進行推廣傳承;按照碗泥嶺古龍窯樣子又重新開設了一個新窯,減少古龍窯的使用次數延長其壽命,期待洪州窯文化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再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