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練民兵守淮疏

議練民兵守淮疏,辛棄疾所寫關於練兵抗金的奏疏。主要闡述抗金收復中原的主張。在奏疏中,他提出了建立和訓練民兵的積極建議,認為“養兵必以民”充分肯定了人民民眾在反侵略戰爭中的歷史作用。
臣聞事不前定不可以應猝、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臣謂兩淮裂為三鎮,形格勢禁,足  以待敵矣,然守城必以兵,養兵必以民,使萬人為兵,立於城上,閉門拒守,財用之所資  給,衣食之所辦具,其下非有萬家不能供也。往時虜人南寇,兩淮之民常望風奔走,流離  道路,無所歸宿,饑寒困苦,不兵而死者十之四五。臣以謂兩淮民雖稀少,分則不足,聚  則有餘。若使每州為城,每城為守,則民分勢寡,力有不給;苟斂而聚之於三鎮,則其民  將不勝其多矣。竊計兩淮戶口不減二十萬,聚之使來,法當半至,猶不減十萬。以十萬戶  之民供十萬之兵,全力以守三鎮,虜雖善攻,自非掃境而來,烏能以歲月拔三鎮哉。況三  鎮之勢,左提右挈,橫連縱出,且戰且守,以制其後,臣以謂雖有兀朮之智,逆亮之力,  亦將無如之何,況其下者乎!故臣願陛下分淮南為三鎮,預分郡縣戶口以隸之,無事之時  使各居其土,營治生業無異平日;緩急之際,令三鎮之將各檄所部州縣,管拘本土民兵戶  口赴本鎮保守,老弱妻子、牛畜資糧、聚之城內,其丁壯則授以器甲,令於本鎮附近險要  去處分據寨柵,與虜騎互相出沒,彼進吾退,彼退吾進,不與之戰,務在奪其心而耗其氣  。而大兵堂堂整整,全力以伺其後,有餘則戰,不足則守,虜雖勁亦不能為吾患矣。且使  兩淮之民倉卒之際不致流離奔竄、徒轉徙溝壑就斃而已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