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吟

謝安吟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安吟
  • 拼音:xiè ān yín
  • 注音:ㄒㄧㄝ ˋ ㄢ ㄧㄣˊ
  • 解釋:一種音色重濁的吟詠。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謝安吟
拼音:xiè ān yín
注音:ㄒㄧㄝ ˋ ㄢ ㄧㄣˊ
解釋:一種音色重濁的吟詠。

詳細釋義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69~
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南朝梁·劉孝標註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書生詠,而少有鼻疾,語音濁。後名流多學其詠,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桓溫止新亭,大陳兵衛,呼安及坦之,欲於坐害之。王入失措,倒執手版,汗流沾衣。安神姿舉動,不異於常。舉目歷溫左右衛士,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有壁間著阿堵輩?』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於是矜莊之心頓盡。命部左右,促燕行觴,笑語移日。」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輕詆〉~845~
「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南朝梁·劉孝標註:「洛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
《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
安少有盛名,時多愛慕。鄉人有罷中宿縣者,還詣安。安問其歸資,答曰:「有蒲葵扇五萬。」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師士庶競市,價增數倍。安本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斆之。及至新城,築埭於城北,後人追思之,名為召伯埭。

釋義

語本《世說新語·雅量》:“﹝ 桓溫 ﹞欲誅 謝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狀,轉見於色。 謝 之寛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 洛 生詠,諷‘浩浩洪流’。”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書生詠,而少有鼻疾,語音濁。後名流多斅其詠,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後遂以“謝安吟”指這種音色重濁的吟詠。

同源典故

吟殘擁鼻 掩鼻詠 擁鼻擁鼻吟 擁鼻喔詩 擁鼻雒陽生 書生詠 洛下書生詠 洛下詠 洛生吟 洛生詠 謝安吟 謝安洛生詠 掩鼻出東山

運用示例

唐 蔣肱 《永州陪鄭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賦詩》:“誰敢強登 徐稚 榻,自憐還學 謝安 吟。”
唐 李白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悶為 洛 生詠,醉發 吳 越 調。”
宋 蘇軾 《徑山道中次韻周長官》:“緬懷 周 與 李 ,能作 洛 生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