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做下一個“屠呦呦”

誰來做下一個“屠呦呦”

《誰來做下一個“屠呦呦”》是中國發展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亦君

基本介紹

  • 書名:誰來做下一個“屠呦呦
  • 作者:亦君
  • ISBN:9787517704294
  • 頁數:271 
  • 定價:45.00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1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諾貝爾獎及中國的獲獎之路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誰來做下一個屠呦呦——諾貝爾獎及中國的獲獎之路》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這是從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科學史等視角審視和評介諾貝爾獎、解讀諾貝爾精神並探索諾獎規律的著作。

作者簡介

亦君,政論、小說、歌詞及散文作家。2000年以來圍繞“中國與諾貝爾獎”發表系列著作,《尋訪諾貝爾》被新華社《環球》作為諾獎百年紀念文章;《中國人,誰將獲得諾貝爾獎》是國內最早全面評介諾獎並探索獲獎規律的專著之一。曾在《求是》、《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多家報刊發表政論及文學、書法和攝影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兩部及數部專著、專輯。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諾獎因何垂青屠呦呦
少而好學,起步藥學科研之路
瞄準“瘧疾”這個人類大敵
神秘的“523任務”
獻身鋪就成功路
“青蒿素之母”獲獎實至名歸

第二章 屠呦呦獲獎說明了什麼
中國科技發展最有利的外部條件已經形成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法寶沒有過時
中國科學家完全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成就
中國的教育和科技體制並非一無是處
我國自主科技創新潛力巨大
重視個人價值加速成為共識
“敢講真話”對於中國科技極其重要

第三章 諾貝爾精神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諾貝爾波瀾而傳奇的人生
流傳百世的非凡“遺囑”
沒有國界的科學與科學精神

第四章 諾貝爾獎的內容
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和平獎
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
諾貝爾為什麼沒有設其他獎

第五章 諾貝爾獎有多少錢?
基金的管理與增值
免稅的巨額獎金
最高管理機構:諾貝爾基金會
各頒獎機構
諾貝爾獎是怎樣產生的

第六章 諾貝爾獎的意義
人類文明發展的“助推器”
國家地位和文明程度的象徵
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第七章 中國與諾貝爾獎之源
華人早有獲獎的歷史
深深的諾貝爾獎情結
難以忘懷的“心頭之痛”
華裔科學家獲獎的啟示

第八章 對我國獲獎之路的反思
公眾的科技素質仍待提高
科技體制還有待健全完善
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科學文化傳統有遺憾之處
寬鬆和諧的環境仍需鞏固和加強
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機制尚不完善
科技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難以適應時代
學風問題亟需改進
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獲獎

第九章 獲獎者成長軌跡的昭示
家庭出身多樣且青少年時並非都出類拔萃
民主的空氣自由的風
近朱者赤
敢於質疑並挑戰權威
功夫在“詩”外
狂熱地好奇和執著
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前行
團結協作是通向成功的橋樑
勤奮與嚴謹須臾難分
尋找最好的老師
熱愛生命和生活
大師以“科普”為己任
科學家要代表社會良知

第十章 諾貝爾獎的是是非非
局限與失誤
能維護“公正”嗎
在政治的陰影下
難言與無奈
規則“改變”何其難

第十一章 尋訪諾貝爾
諾貝爾的美麗故鄉
市區裡的“諾貝爾”
諾貝爾的故居
有關諾貝爾的建築
頒獎的“聖殿”
“諾貝爾大餐”
郵票中的“諾貝爾”
淡泊身後一杯土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