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評課

說課評課是教師之間的一種互動形式,是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依據大綱和教材,結合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師 生實際,向其他教師說本單元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課評課
  • 定位:教師之間的一種互動形式
  • 作用: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 三個原則:備課、講課、聽課、評課
概括,三個原則,說課要求,在教學理念上,在教學內容上,在教學方法上,總結,

概括

作為一名教師,經常聽聽其他老師、特別是同教材中優秀教師的課,有利於學習他們好的教學態度、教學作風和教學經驗。評課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更為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又一條更為重要的途徑。評課的過程是深入思考的過程,是認真總結的過程,是由現象升華到理論的過程。如果只重視聽課而不重視評課,甚至聽而不評,那就失去了聽課的真正意義。所以說,評課比聽課“更為重要”。
聽課、評課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樣的課才是好課。根據課程改革新理念,筆者以為,好課的標準綜合地說就是:教師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設計教案立足於學生“學”,走進課堂發動學生“學”,打開課本組織學生“學”,遇到障礙指導學生“學”,一句話:導學助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個原則

要達到這個理想的教學境界,必須圍繞以下三個原則去備課、講課、聽課、評課。

說課要求

說課要求“六說”:即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訓練、說程式。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結點。教法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而選擇的,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手段;訓練包括課內的和課外的,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程式則是最佳化教學過程和最佳化課堂結構的教學方案。“六說”構成說課的整體內容,也構成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理念上

一、 在教學理念上,是否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現在幾乎是無人懷疑和反對了。但是,由於傳統觀念和傳統習慣的影響,不少教師,仍然只注意“主導”,而往往忽視了“主體”。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筆者以為,起碼要作到兩點:一要給學生留足自學的時間;二要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每一位老師都把課講得很精彩,但是我們有理由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把“講堂”變成“學堂”,給學生留足自學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

在教學內容上

二、 在教學內容上,是否體現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的原則。
一篇教材,尤其是語文教材,從巨觀上說,它只是整個知識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從微觀上說,每篇課文又都是相對獨立的整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講課內容,如果面面俱到,四面出擊,沒有不失敗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系統性、單元的教學重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突出知識難點,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方法上

三、 在教學方法上,是否體現培養自學能力的原則。
提高教學效果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如何衡量教學效果?可從以下三個層次上進行比較:
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的知識,不一定是速效的,但最有用,受益終身。這是最高層次的教學效果。
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而獲得的知識,可能是速效的,但印象不深,只能在應試上起到一些作用,而對於培養人才是不利的。這是中等層次的教學效果。
教師不認真備課講課,敷衍搪塞,講完了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其教學效果無疑是最低、最差的。
培養自學能力,是葉聖陶先生語文教學思想的核心,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功夫花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

總結

因此,教師的備課、講課、聽課、評課都必須努力達到“最高層次”的教學效果。
要想真正做到聽課有收穫,評課有見地,還必須注意以下五項要求:一要有計畫,二要有準備,三要講認真,四要抓重點,五要有聽課記錄。
評課時,除了堅持上述的原則和標準之外,還必須注意以下五點:一要從實際出發,二要以鼓勵為主,三要誠懇謙虛,四要抓住主要問題,五要切磋琢磨。總之,要評出研究氣氛,要評出學術水平,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應以小型為主,以同教材為主,不拘形式,隨聽隨評,其效果可能比聽大型“公開課”、“觀摩課”更好些。因為大型的“公開課”、“觀摩課”,往往帶有“表演”成分,好看而不好學,可望而不可及;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課,才最真實,離老師最近,也最有研究和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