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太少,血紅素不足。 要預防缺鐵性貧血,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紅肉、肝臟、蛋黃、榖類等富含鐵值的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識貧血
  • 原因:紅血球數量太少,血紅素不足
  • 分類:缺鐵性貧血等
  • 解決辦法:多攝入鐵
原因,症狀,人群,預防,

原因

貧血 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太少,血紅素不足。貧血分成幾種不同的情形,其中一種是缺鐵性貧血,所謂的缺鐵性貧血就是紅血球中鐵質含量太少,這也是所有貧血情形中最常見的一種。
血液中的氧帶著血紅素前往身體各部份,而鐵質是血紅素中相當重要的成分,通常我們可以從食物中就可以獲得所需的鐵質,通常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多是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是身體吸收鐵質的功\能有問題或是血液的流失。
女性比較容易患缺鐵性貧血,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平均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百分之五十的孕婦有缺鐵性貧血的情形;而大約只有百分之三的男性會有缺鐵性貧血的情形。
當體內及骨髓中儲備的鐵質被耗盡,缺鐵性貧血就會慢慢形成,女性造血造鐵的功能不及男性,且因為 月經 血液流失量又大過男性,所以一般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多是停經前的女性。而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若患有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因為長期性腸 胃潰瘍 性出血、服用過多阿司匹林消炎藥或是 癌症 病患。

症狀

如果缺鐵性貧血的情形不嚴重,通常不太會有症狀,不過若是血紅素中鐵質量低於某個程度,患者可能會出現臉色蒼白、容易疲倦、易怒、虛弱無力、呼吸短促、 低血壓 及因低血壓而再姿勢改變時覺得頭暈目眩、口腔疼痛、指甲易裂、頭痛及忽然對某種特別偏好食物或沒有食慾等症狀。

人群

缺鐵性貧血高危險群包括:停經前女性,因為她每個月固定會流失血液;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因為她們需要更多的鐵質;嬰兒、孩童及青春期快速成長的輕少年,以及平時飲食鐵質、肉類及蛋類攝取不足的人。

預防

要預防缺鐵性貧血,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紅肉、肝臟、蛋黃、榖類等富含鐵值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則必須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要注意的是,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地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儘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通常醫師都會開鐵劑給嚴重缺鐵性貧血患者服用,而再服用大約二個月後情況就會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