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

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

《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主要以建國六十年來,昆明人與時代同行的生活步履為內容,憶述家鄉在時代進程中的發展與變遷。文章大多自敘親歷,或舊景再現,或往事重敘,說的都是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家常事,若昔日重來,令讀者倍感親切,故深受共同經歷的人們及年輕讀者歡迎,曾因需求者多而書量不足一度緊俏,甚至有得一卷如獲至寶者。

基本介紹

  • 書名: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55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昆明文史研究會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210527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於2010年12月編輯出版,是為新中國建成六十周年獻禮。《記憶家園:昆明60年記憶2》介紹昆明老街老巷,以作者對昆明舊城老街老巷的回憶,帶出昆明人實誠、善良的美德。

圖書目錄

閒話文廟
圓通街:青春照相留念
楊林水官街
小時候的昆明印象
消失前的望鐘街
溫馨和諧的小院——義生巷3號
順城一條街
勝利堂的葡萄
20世紀50年代初的昆明印象
走巷印跡
走巷懷昔
金牛街的人間煙火
今昔錢局街
他們點燃了星星之火——中共雲南特別支部走筆
家住青門巷
記憶中的安寧老街
記憶里的那條老街
風流雲散的醋吧
官渡古鎮
“東南六城”的變遷
翠雲樓夜話
穿心鼓樓
華山南路華國巷
往事如煙的綠水河
尋找翠花巷
昆安巷老宅的記憶
懷念五福巷
編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我今年六十出頭歲了,三五年前甚至幾天前的事,已經開始漸漸模糊淡忘,但令我驚訝的是,四十多年前在順城街的生活情景,甚至細節場面卻至今恍若昨天,歷歷在目……
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二年即1946年,我出生在離昆明一百公里外的祿勸縣城。往後短短几年,祖父經營的產業和偌大一個家族很快土崩瓦解,祖父和二叔喪生,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自殺身亡。我六歲那年,萬念俱灰的祖母指著我對憨厚的三叔說:“背他去昆明找他的母親。”於是在1952年的冬天我來到了昆明母親的身邊。母親當時在昆明大道生織布廠醫務室工作,工廠在城郊長蟲山下一處叫林家院的山溝里,屬雲南民族資本家周潤蒼先生私有。周先生在昆明復興村一片面積很大的宅院內還設有漿紗和紡線兩個車間,另在順城街東段當街有一幢四層的西式樓房作為銷售布匹的門市。
我來到母親身邊時,正遇到她類風濕病嚴重發作住在順城街門市的四樓養病就醫。到了第二年我已經七歲,該上學讀書了。順城街當時有兩所國小,一所是清真寺附近的明德國小,一所是羊市口斜對面的布新國小,我就讀的是布新國小。從1953年到1959年,我在順城街度過了整整六年的時光。
布新國小可以說是當年昆明市少有的一所校園寬敞,建築規範,布局合理的完小。當街是一座門柱鑲入牆體,上有琉璃瓦橫向相連的牌樓,通過十幾米進深的過道,才是古香古色的正門。黃綠相間的琉璃瓦門冠之下,是兩扇對開的木質紅漆大門,其間布滿一排排塗著金粉的門釘,門縫兩邊對稱鑲嵌著一對碗口大的黃銅獅子頭,張開的獅口各銜住一圈晶亮的銅環。進大門是一個東西橫向的長方形院落,正面及兩廂皆為青瓦木結構的兩層樓教室。
正北居中為過廳,過廳兩旁是教師辦公室,過廳頂端立著面巨大的鏡子,鏡面下方的木板上刻印著當今創辦學校的銘文。鏡子右側擺放著一個一人多高如今很難見到的羅馬座鐘,玻璃罩子裡長長的鐘擺從不休止地左右晃動。鏡子與座鐘背面,有兩個對稱的天井,天井兩側又是兩層青瓦木結構的教室。兩個天井之間向北延伸的位置,是一個有著一排排固定在地面的靠背木椅和舞台的大禮堂。學校還有兩個操場,東邊操場的側門外,是專賣白酒湯圓糖煮麻花的大玉溪街,西邊操場的後門外,是當時近日樓西段的城牆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