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信網原理與技術

《計算機通信網原理與技術》是2012年5月3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通信網原理與技術
  • ISBN:9787302275022
  • 定價:49元
  • 出版時間:2012-5-31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計算機通信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OSI參考模型為基礎和線索來組織內容,全面而又系統地講述分層次的網路體系結構。本書內容涵蓋了區域網路、廣域網、網際網路(以Internet為典型)等,突出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的概念,詳細討論了用於計算機通信的各類通信交換技術,並儘可能地反映本領域的新進展,如流量工程、網路安全與管理、網路工程等,同時也重視必要的理論分析。書中各章都附有習題,可作為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延續,其中的某些設計性習題可供學生展開專題討論。

圖書目錄

第1章計算機通信網概述
1.1計算機通信和計算機通信網的概念
1.1.1計算機通信和通信網
1.1.2計算機網路與分布系統
1.1.3計算機通信網的組成
1.1.4網路結構
1.2網路硬體
1.2.1傳輸技術
1.2.2網路規模
1.2.3LAN、MAN、WAN和網際網路的基本結構
1.3網路軟體及協定體系結構
1.3.1通信協定
1.3.2協定的分類
1.3.3協定的三個要素
1.3.4分層的協定體系結構
1.3.5網路體系結構的標準化
1.3.6協定體系結構實例
1.4主要設計問題
1.4.1解決設備的非兼容性
1.4.2協調傳送和接收
1.4.3提高可靠性,減小差錯
1.4.4最佳化性能
1.4.5網路管理
1.4.6各層的設計問題
1.5本書的主要內容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2章協定分層的基本原理
2.1OSI/RM概述
2.1.1OSI/RM的目的
2.1.2開放系統的基本概念
2.1.3開放系統互連環境
2.2分層原理
2.2.1層的概念
2.2.2虛擬通信與實信息流
2.2.3服務與服務訪問點
2.2.4(N)實體、(N)SAP與(N+1)實體傳遞服務的規則
2.2.5(N)協定
2.2.6標識符
2.2.7地址映射
2.3連線及其操作
2.3.1(N)連線
2.3.2連線的建立與釋放
2.3.3連線的復用與分用
2.4數據傳送
2.4.1數據單元及其組成
2.4.2正常數據、加速數據和特權數據
2.4.3數據單元的分與合
2.5服務原語
2.5.1原語及其主要類型
2.5.2原語互動時序
2.5.3服務原語與PDU
2.6ISO選擇OSI/RM層次的原則
2.7OSI/RM與TCP/IP模型的比較
2.7.1兩者的比較
2.7.2對OSI模型和協定的批評
2.7.3對TCP/IP模型的批評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3章現代通信網及其交換技術
3.1電話網與電路交換
3.1.1電話網的分級結構
3.1.2電路交換基本原理
3.1.3交換結構
3.2數據網與分組交換
3.2.1電路交換不適合計算機通信
3.2.2存儲轉發機制
3.2.3從報文交換到分組交換
3.2.4異步復用、標記交換與虛電路
3.2.5分組最佳長度
3.2.6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比較
3.3綜合業務數字網與信元交換
3.3.1ISDN
3.3.2BISDN
3.3.3ATM信元交換
3.4下一代網路與軟交換
3.4.1下一代網路概述
3.4.2軟交換的體系結構
3.4.3軟交換的特點
3.4.4軟交換的功能結構
3.4.5軟交換支持的主要協定
3.5無線數據通信網
3.5.1無線數據通信的概念
3.5.2無線接入系統
3.5.3無線區域網路
3.5.4Adhoc網路
3.5.5無線感測器網路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4章數據鏈路層
4.1數據鏈路層的設計問題
4.1.1向網路層提供的服務
4.1.2幀的構成
4.1.3差錯控制
4.1.4流量控制
4.2差錯檢測和糾正
4.2.1差錯檢測的基本概念
4.2.2奇偶校驗碼
4.2.3循環冗餘碼
4.3反饋重發差錯控制的基本原理
4.3.1三種ARQ方案
4.3.2通信效率
4.3.3最佳分組長度
4.4滑動視窗式流量控制
4.5協定的描述方法
4.5.1協定開發過程
4.5.2協定的形式描述
4.6數據鏈路層協定實例——PPP協定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5章介質接入控制
5.1廣播信道的分配問題
5.1.1靜態分配法
5.1.2動態信道分配
5.2查詢技術
5.2.1兩種常用的查詢方法
5.2.2查詢系統性能分析
5.2.3自適應查詢——適應樹搜尋協定
5.3隨機接入:純ALOHA和時隙ALOHA
5.3.1純ALOHA
5.3.2時隙ALOHA
5.4隨機接入:CSMA
5.4.1CSMA原理和基本方式
5.4.2CSMA/CD方式
5.4.3不同CSMA方式的性能分析
5.5關於IEEE802標準
5.5.1IEEE802.3標準及乙太網
5.5.2IEEE802.4標準:令牌匯流排
5.5.3IEEE802.5標準:令牌環
5.5.4三種區域網路標準的比較
5.6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5.6.1IEEE802.11標準概述
5.6.2物理層
5.6.3MAC層
5.6.4其他的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6章路由選擇與網路擁塞控制
6.1網路層概述
6.1.1網路層的任務
6.1.2向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6.1.3網路層的內部結構
6.2路由選擇算法
6.2.1關於路由選擇
6.2.2簡單路由選擇算法
6.2.3動態路由選擇算法
6.2.4距離矢量路由算法
6.2.5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6.2.6Ad hoc網路中的路由
6.2.7感測器網路中的路由
6.3網路流量控制
6.3.1流量控制的作用及功能
6.3.2流量控制所經歷的層次
6.3.3集中式和分散式流量控制技術
6.3.4流量整形技術
6.3.5服務質量
6.4網路擁塞控制
6.4.1擁塞控制概述
6.4.2擁塞控制的源算法
6.4.3擁塞控制的鏈路算法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7章流量工程
7.1流量工程概述
7.1.1流量工程的引入
7.1.2流量工程的功能
7.1.3流量工程的系統組成
7.1.4流量工程的發展階段
7.2多協定標記交換
7.2.1MPLS協定核心概念
7.2.2MPLS基本框架
7.2.3MPLS工作原理
7.3流量工程中的信息發布
7.3.1發布信息的內容
7.3.2發布信息的時機
7.3.3擴展的IGP協定
7.4路徑的計算和建立
7.4.1路徑計算
7.4.2資源預留協定
7.4.3帶約束路由的標籤分發協定
7.5流量工程中的數據轉發
7.5.1MPLS轉發機制
7.5.2虛電路合併
7.5.3路由環的防止與檢測
7.6流量工程中的保護機制
7.6.1路徑保護
7.6.2局部保護
7.7流量工程中的服務質量
7.7.1區分服務的體系結構
7.7.2邊界路由器
7.7.3逐跳行為
7.7.4區分服務與流量工程相結合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8章網路互聯
8.1網路互聯的概念
8.1.1網路互聯的要求
8.1.2互聯設備的類型
8.1.3網路互聯應考慮的問題
8.1.4網路之間的差別
8.2交換機
8.2.1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8.2.2生成樹網橋
8.2.3生成樹算法
8.2.4源路由網橋
8.2.5交換機的優缺點
8.3路由器
8.3.1路由器的原理
8.3.2路由選擇協定
8.3.3路由信息協定
8.3.4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定
8.3.5邊界網關協定
8.4其他網路互聯設備
8.4.1三層交換機
8.4.2隔離交換技術
8.4.3網關
8.5IP協定
8.5.1IPv4協定
8.5.2IPv4協定族
8.5.3IPv6的誕生
8.5.4IPv6分組頭
8.5.5IPv6的地址結構
8.5.6從IPv4向IPv6過渡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9章傳輸層
9.1傳輸層的一般概念
9.1.1傳輸層的功能
9.1.2網路服務類型和傳輸協定等級
9.2傳輸層處理的獨特問題
9.2.1端到端差錯控制
9.2.2端到端傳輸連線管理
9.2.3傳輸層逾時和擁塞控制
9.3傳輸服務
9.3.1傳輸服務的分類與功能
9.3.2傳輸服務質量
9.3.3傳輸服務原語
9.3.4狀態轉移圖
9.4傳輸協定
9.4.1TPDU的確定
9.4.2傳輸協定的規程要素
9.4.3定址
9.5傳輸協定實例
9.5.1TCP
9.5.2UDP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10章計算機通信網的高層
10.1會話層簡介
10.1.1會話層服務的功能單元
10.1.2對話管理與對話同步
10.1.3活動管理
10.1.4會話服務原語
10.2表示層簡介
10.2.1表示層的概念與功能
10.2.2語法轉換
10.2.3表示上下文
10.2.4表示服務原語
10.3套用層及套用層協定
10.3.1套用實體的模型
10.3.2電子郵件和SMTP
10.3.3目錄服務與域名系統
10.3.4檔案傳輸服務
10.3.5虛擬終端與遠程登錄
10.3.6全球資訊網和HTTP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11章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
11.1網路安全
11.1.1網路安全概述
11.1.2密碼技術
11.1.3數字簽名與公鑰管理
11.1.4訪問控制與防火牆技術
11.1.5漏洞掃描與入侵檢測系統
11.1.6無線區域網路安全
11.1.7常見入侵類型及防範對策
11.2網路管理
11.2.1網路管理概述
11.2.2網路管理基本模型
11.2.3新型網路管理模型
11.2.4網路管理協定
11.2.5網路管理的安全問題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第12章網路工程
12.1網路工程概述
12.1.1網路建設的一般性原則
12.1.2網路計算模式
12.1.3實施網路工程的主要階段
12.2網路需求分析
12.2.1用戶需求分析
12.2.2需求分析步驟
12.2.3可行性報告的撰寫
12.3網路系統方案設計
12.3.1網路拓撲設計
12.3.2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設計
12.3.3地址分配和聚合設計
12.3.4網路容錯設計
12.3.5網路安全設計
12.4網路平台選型
12.4.1硬體平台選型
12.4.2軟體平台選型
12.4.3安全平台選型
12.5綜合布線
12.5.1綜合布線系統
12.5.2綜合布線系統標準
12.5.3綜合布線系統組成
12.5.4綜合布線工程設計、施工和驗收
12.6網路系統的測試、驗收和維護
12.6.1網路系統的測試
12.6.2網路系統的驗收
12.6.3網路系統的維護
12.7網路工程舉例——校園網組網
12.7.1校園網建設
12.7.2校園網的整體設計
12.7.3校園網中設備的選擇
12.7.4校園網的安全
12.7.5校園網新技術
複習題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