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兜

觀音兜

觀音兜,指婦女用的一種風帽,佛教徒也用它來遮擋寒冷,也指起源於福建的民居,後多見於徽派建築,山牆、門頭常採用這種建築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兜
  • 概述:觀音兜,指婦女用的
  • 帽子:舊時婦女用的一種風帽
  • 建築:觀音兜是一種建築形式
帽子,建築,

帽子

舊時婦女用的一種風帽。因帽子後沿披至頸後肩際,類似佛像中觀音菩薩所戴的帽子式樣,故稱。
觀音兜

建築

觀音兜是一種建築形式,起源於福建的民居,後多見於徽派建築,山牆、門頭常採用這種建築形式,在牆頭上蓋瓦做背平面的形式,類似於漁民捕魚的網兜,在民間有祈福保佑風調雨順的意思,後逐漸在江南民居中流行開來。
觀音兜
到了清末民初,西風東漸,寧波的鄉紳富商在營造樓房時採用了大量的西洋建築元素。其中巴洛克式觀音兜的建造,成為寧波古建築中西合璧的代表之一。巴洛克建築風格是德國首創,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樣式。由於當時寧波一帶在建築方面多數延請德國人作設計師。(如著名的靈橋即是德國西門子公司所設計。)因此在民居建築上添加了不少的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現存各民國建築上巴洛克式觀音兜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巴洛克式觀音兜也稱帶肩觀音兜,即在原觀音兜山牆中間削成一半圓,然後再呈網兜狀施建,這也成了我們區別清代與民國建築的實物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