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

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

基本情況

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位於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吉福街社區西長街240號,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座南朝北,為兩層磚木混合結構, 由一棟兩層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及天井構成一個整體,共有房間15間,總占地面積約150.92平方米。該建築總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外牆為紅磚牆,以其北立面最具特色,北立面呈“凸”字形,上以磚塊砌成倒寫“N”字,據考證應為俄文中的“伊萬”之意。建築東側尚存“…廠”字樣,推斷此建築應為俄國某商人之房屋。建築房頂較高,現尚存天井和較小院落,二層木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破損。

該建築結構完整,保存較為完好,上砌的俄文字母具有極強的文化特徵,對研究民國時期長沙地區工商業發展以及中外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
  • 始建時間:20世紀30年代
  • 位置:通泰街街道吉福街社區西長街
  • 結構:磚木混合結構
現狀及損毀原因,自然及人文環境,保護建議,

現狀及損毀原因

整棟建築布局基本保持完整,結構較為穩固,一層保存較好,天井處有部分搭建,二層樓梯出現一定程度的破損,產權屬湖南師範大學所有,住有5戶居民。
年代久遠,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化大革命等歷史事件,飽經風雨侵蝕;產權輾轉至湖南師範大學後,建國初期曾作為師範大學河東聚會之場所,1957年私房改造後,內部居住較多居民,為滿足生活需要而進行的搭建等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和年久失修都使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自然及人文環境

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所在地地形為河谷地帶,水系發達,地處湘瀏盆地的湘江沿岸,西距湘江約300米,與嶽麓山隔江相望。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8-17.2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422.4mm。 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常見樹種有樟樹、梧桐等,土壤類型為以紅壤土為主。建築處於長沙市鬧市區,植被較為稀少。
西長街240號商業建築地處長沙城區的鬧市區,位於開福區通泰街街道。所在的開福區人文魅力獨特,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是“楚漢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建築所在的西長街,因明吉王府而得名,民國時期店鋪林立,開設有長豐米廠、玉和米廠、協和花沙鹽號、復順昌織布廠等為米廠等,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現為長沙最老的棚戶區,低矮建築較多。建築周邊為水產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省會土特產的主要集散地,交通方便,人流量大。

保護建議

建議公布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對其內部改建部分予以拆除,進行大規模的修繕,納入長沙舊城提制改造的整體體系中,進行妥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