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莊社區(福建莆田涵江區梧塘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莊居委會位於梧塘街區西側,是梧塘城鎮主要組成部分。東靠東福居委會和霞樓村,西臨平原田地與漏頭村隔洋想望,南靠東福村田地及溪游田野與溪游村對峙,北接民營工業小區。西莊地勢平坦,溝道縱橫,水陸交通方便,除所轄之方莊自然村地處三山之麓有此山地。耕地以水田為主,是莆田北洋平原盛產水稻地帶。小麥是莆田的高產區之一。

西莊居委會下轄前莊、尾池、后庄、橫街、直街、墓田池、墘頂、方莊等8個自然村。20世紀80年代起,由於梧塘鎮開發建設,前莊、尾池、墘頂原隔一大片水稻田。現被新建的梧塘東楓南街連線在一起。西莊居委會總戶702戶,總人數2630人。共劃分成10個生產小組。絕大多數為漢族,個別為回族和畲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莊社區
  • 外文名稱:Xizhuang Community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福建莆田涵江區梧塘鎮
  • 電話區號:0594
  • 郵政區碼:351119  
  • 地理位置:梧塘街區西側
  • 人口:2630人
  • 方言:莆田話
  • 車牌代碼:閩E
改革開放後,西莊居委會有大片土地被徵用,作為梧塘鎮開發,公路擴寬和工業建設用地。按梧塘鎮總體規划進行各項建設。1988年,投資20萬元在東楓南街南側建了層綜合辦公樓1座。下層為店面,上層為居委會辦公.會議.招待用房。1989年投資2萬元,修建村主道1條。1991年,集資18萬元辦自來水廠和完善各居民自來水供應管道。1992年由各居民區集資8萬元修建了居民區與自然村的各條水泥道路。同時為居民解決了無房之戶。2008年,由上撥及集資修建了原由盧光輝修建柴橋頭的危險小石橋。現改建成水泥結構的大橋。解決了村民險情和路道通行。
西莊地處平原,多水田。有溝道可以灌溉,又有太平坡渠水自流灌溉,土壤肥沃。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麥.蠶豆等,溝道溪河邊兩旁有荔枝。方莊山地還有龍眼果園和林木。西莊人善於經商,幾百年來,以龍眼加工成桂園乾後與其他特產一起運往江.浙開店開行做生意。不少人因此發財致富。清道光年間,經營桂園乾等成為大富商的盧富茂號。民國時期,在上海開辦的有和春.永春.茶春.福茂.協順.元生.新昌.福生和在南京.蕪湖開辦的大豐.華康.正大.和泰等12家桂園南貨店。抗日戰爭爆發後,不少的商店遭到轟炸而破產。西莊人十分重視糧食生產,1965年全村小麥畝產達250-300公斤左右,居全省之冠。西莊第一生產隊長盧秀玉,因而榮獲省勞模稱號。
改革開放後,西莊存有大片田地和園地被徵用為梧塘開發和建設用地,居民經濟收入已從依靠農業轉為依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從1980年起,利用地處集鎮優勢,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辦有長豐米業、台商台資的吉承鞋材廠。各種小企業和舞廳、醫療站、飯店和街面上開行開店等.在鞋革廠等各類工廠務工的男女青年,基本上每家每戶均有一人以上就業。西莊居委會交通便利,過去公路未開發時,有溝道木船可通莆田北洋各地。如今公路四通八達,通往各地。西莊溝道上游為沁後林、沁後溪。楓林、林外溪等多條溪流匯合之處。大雨、暴雨時常遭溪洪襲擊成災。溝道堤岸崩毀,農田受淹,年年修補,年年損壞。
西莊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有“文明文獻之鄉”之稱譽。自古以來,居民文化素質較高。民國10年(1921年),盧光輝創辦“博文私塾學校”,其後發展為“博文初級商業職業學校”和“博文財經學校”。1956年改為“莆田第七中學”。 爾後改為“梧塘第一中學”,為社會培育出不少人才。過去西莊人在盧富茂里博文國小讀書。解放後,遷往東福,改為梧塘中心國小。為了方便孩子讀書,1968年創辦西莊國小。投資了7萬元建西莊國小1座,已成為元文音居委會。1992年以來,創辦成立了西莊老人協會和老人活動中心,以及公園休閒地。在歷史上西莊就有“女八樂”“男小音”和女子車鼓隊。夏天有龍舟競賽等民間文藝的體育活動。解放後,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隊,青年活動室,共青團,民兵之家。
西莊南西“丁字形”西莊淡溝,歷史上年年都在這裡舉行龍舟競賽和溝里游泳。河水清淡清潔。西莊居委會還藏有前人製造和雕刻的龍舟船兩艘,參觀者不少。西莊淡河,由於長時間受暴風雨的襲擊,污泥土積淤,水浮蓮的積淤,常年水面臭氣連天,一旦受大雨.暴雨的襲擊,洪水成災,堤岸崩毀,水田、民房受淹。本社區兩委及民間董事會,本著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發動民眾捐資捐勞,對西莊淡河道進行清淤,污泥土和兩岸砌石坡工程,由上投和捐資,估計投資三百萬元,搞好這項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