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古渡街

西津古渡街

西津古渡街坐落在鎮江市西邊的雲台山麓,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令人稱奇叫絕的古街,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都是別具風情的建築,漫步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內散步,可以領略當年古城地處要塞,商旅繁榮的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津古渡街
  • 地理位置:鎮江市西邊的雲台山麓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觀音洞
  • 街道長:五百公尺
歷史沿革,交通,

歷史沿革

原為古渡口,後因江面南漲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漸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邊就再也看不到長江水,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為金陵渡,當時許多大詩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寧元年春,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锺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些歷史的印記,無不向我們娓娓訴說著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滄桑,走在這條被車輪磨出深深印轍的青石板路上,使我們感受到無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這卻是再也不會重演的歷史景像,西津古渡已在歷史的洪流及動盪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廢殘缺.........
西津古渡街
英國領事館舊址是座19世紀後半葉的拱券廊式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洞始建於宋朝,清鹹豐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洞內迎面而立的是一座白石觀音立像。 兩側還有兩處神殿。東側是眼光菩薩的“普陀岩殿”,西側為地藏王菩薩的“地藏殿”。在離觀音洞不遠的地方,有紫陽洞和鐵柱宮遺址兩處道教勝跡。
西津古渡街在古代位於長江邊,設有碼頭。當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此登岸前往江南。街兩旁至今還有毗鄰相連的座座雕花木樓,是當年的香火鋪。
街中央有江南唯一的喇嘛過街石塔,建於元代,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劉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東西兩面都刻有“昭關”兩字。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所以我們從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禮佛。

交通

火車站乘2路車到伯先公園。從市中心至各景點打的多在10元以內,此外還有人力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