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寧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 成立時間:1949年9月8日
  • 成立地點:西寧
  • 成立人群:中國人民解放軍
機構簡介,工作內容,

機構簡介

1949年9月5日,紅旗插上了西寧城頭,從此結束了馬步芳家族集團對青海長達40年的黑暗統治。
西寧解放後的第3天,1軍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電令,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寧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冼恆漢任軍管會主任,張國聲任副主任,傅子和張賢良、李發應、周則盛、董家龍、劉瑞芳、黃甲、呂義山、劉楓、胡云卿、楊文安、曾祥煌、楊琪良、曹光琳、李書茂、周仁山為委員。即日,市軍管會向全市發布了第一號布告,通飭全市實行軍事管制。
市軍管會成立後,堅決遵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法令、決議、命令之要求,在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軍政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幫助下,嚴厲打擊了社會上的反動勢力和反革命破壞活動。潰逃在上五莊、三角域一帶的青馬殘部,經l軍勸降團的勸降爭取,亦分別於9月8日至11日,紛紛放下武器向我軍繳械投降。使西寧地區的社會秩序和治安日趨穩定。為全面開展軍管時期的各項工作,市軍管會迅速做出了安排部署,集中力量主要抓了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工作內容

一、建立了軍管工作機構,加強了軍管工作領導
為便於工作,市軍管會決定下設:市軍管會民政處,處長張國聲(兼),副處長王聚賢;市軍管會文教處,處長劉瑞芳;市軍管會軍事處,處長周則盛;市軍管會公安處,處長李發應,副處長李樾;市軍管會交通處,處長黃甲,副處長劉紹澤;市軍管會民族處,處長周仁山;市軍管會財經處,處長傅子和,第二處長趙全壁;市軍管會衛生處,處長董家龍,副處長梁昌漢等8個工作機構,並配備了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任命呂義山為市軍管會秘書長。即日起各工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和任務,有計畫按步驟地開展了工作。
二、全面開展了對舊政權機關單位的接管工作
為使接管舊政權機關單位工作有序進行,市軍管會根據中央軍委和中共青海省委有關接管工作的方針、政策精神,結合西寧實際,對被接管單位提出了“三不”政策,即原工作部門保持現狀原封不動;原工作機構不打亂不拆散;原工作制度不廢止不改變。以利於迅速恢復生產和工作。並對接管工作範圍、許可權、任務、時間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出了明確分工決定:
市車管會民政處、文教處負責接管民國青海省政府機關、省民政廳、省教育廳及所屬各公立學校、報社、電台、印刷廠、電影院、衛生處及所屬醫院、護士學校、醫藥器材倉庫、省高等法院、西寧(互)地方法院、省地政局、省參議會、省建設廳及附設之各試驗場。
市軍管會財經處負責接管民國青海省財政廳、銀行、稅收、田糧局(處)、省鹽務局、公營商店、公司、合作社、工廠、礦場、木材廠。
市軍管會軍事處負責接管飛機場、軍用倉庫、槍枝彈藥、軍用汽車、汽油、戰馬、軍用通訊器材、糧食、軍用布匹、被服、獸疫防治處、牧場。
市軍管會交通處負責接管民國青海省、西寧市郵政局、電信局、電報局、電話局、省公路局、汽車站、民用汽車、氣象台。
市軍管會公安處負責接管國民黨青海省、西寧市黨、團機關、省保全司令部、省警察局及所屬之各分支部門。
市人民政府負責接管民國西寧市政府機關、各區、街道及保甲組織。並在接管工作中廣泛發動和依靠人民民眾,逐步建立區、鄉、街基層人民政權。
西寧警備司令部負責全市警備之責,保證接管工作之順利進行;負責工廠、倉庫等重地之警衛工作;維護市區社會秩序和治安,協助公安處收容市區的散兵游勇。
此次接管工作,從9月5日西寧解放至11月底基本結束,歷時兩個多月。此間,西寧市軍管會各工作部門,按照分工緊張而有序地接管了馬步芳統治時期的機關、企業、學校、醫院、倉庫等單位共66個(不含省、市級單位所屬之分支部門),其中省、市級機關單位11個:民國青海省政府秘書處、省民政廳、省建設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高等法院、省地政局、西寧市政府、西寧稅務局、西寧財經處、西寧(互)地方法院。上述機關單位原有職員687人,接管時報到501人;接管西寧市政府機關下屬單位100多個,共有職員2070人,接管時報到1742人,共中留用1304人,參加受訓的217人;接管工業企業8戶:西寧機器廠、西寧化工廠、西寧洗毛廠、西寧地毯廠、西寧發電廠、西寧皮革廠、西寧被服廠、西寧義源工廠。8戶企業原有職工2215人,接管時報到706人;接管學校22所,其中省、市下屬中學7所:國立湟川中學、國立西寧師範學校、省立西寧師範學校、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省立西寧中學、省立西寧職業學校、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會立崑崙中學。7校原有教職員484人,接管時報到243人。原有學生2501名,接管時報到884名;完校、初級國小15所,原有教職員82人,全部報到上班。原有學生2786名。接管時報到1738名;接管衛生醫療單位8個;民國青海省立中山醫院、省芳惠醫院、省立高級護士職業學校、青海獸疫防治處、國民黨聯勤總部西北第三獸疫院、樂家灣長官醫院、樂家灣士兵醫院、聯勤西北第九衛生器材庫。上述8個醫療單位共有307名行政、醫務人員,全部報到上班;接管銀行5家:民國中央銀行青海分行、青海省銀行、湟中實業銀行、中國銀行青海辦事處、中國農民銀行青海支行。5行原有職員68人,接管時報到錄用40人,收回金子50多兩,白銀2000兩,白洋19000多元,電台3部;接管省、市郵政局、電話局、電信局、電報局、省氣象台等8個單位,接管時有300多名職工報到上班,2655部通訊設備完整無損,民用汽車14輛;接管軍用物資;各種子彈43,637,903發,手榴彈3275個,大炮41門,炮彈51635發,戰防槍4挺,火箭炮14個,短槍52枚,步槍2576枝,輕重機槍510挺,衝鋒鎗40枝,戰馬224匹,軍用大卡車108輛,小汽車13輛,汽油2022桶,糧食700萬斤。
三、迅速開展了散兵游勇之收容工作
加快收容散兵游勇,是軍管工作中急待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它對於維護社會治安,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與推行各項建設十分重要。為此,市軍管會根據中共青海省委的指示,及時發布了第二號布告,指出:本市解放以來,社會秩序日趨穩定,但至今仍有不少前國民黨蔣、馬遺留或潰散之官兵,流浪在市區,時有非法活動,直接影響著全市的社會冶安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並提出:一、凡散兵游勇、國民黨政府官員之非法武裝組織、人員一律取締,並向指定機關投誠、登記,聽候處理。二、凡非法藏匿、隱藏槍枝彈藥,不逞送、不報到登記者,一經查處定於嚴懲。三、凡自動前來本會投誠,交出其槍枝彈藥、檔案、軍用物資者,本會當於寬大待遇;如有特殊貢獻者,予以獎勵;過去有罪惡者,將功贖罪。市軍管會號召全市各族人民行動起來,堅決貫徹執行布告精神,協助本會開展宣傳活動,積極參加收容散兵游勇及槍枝彈藥的工作。
在布告的感召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參與支持、協助下,不到半個月時間,有1255名散兵游勇向市人民政府報到登記,共收繳各種槍枝1160枝,小炮5門,電台8部。有96名前國民黨、三青團組織的負責人自動向市軍管會報到登記,使西寧市的社會治安得到了基本好轉。
四、全力抓恢復生產與穩定金融工作
市軍管會成立後,始終把恢復與發展生產、穩定金融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抓。大力宣傳中共青海省委有關接管工作中依靠工人階級,全面恢復與發展生產的方針政策,極大地穩定了人心,鼓舞了廣大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在邊接管、邊整頓廠礦企業的同時,逐步組織、領導企業的職工民眾迅速恢復了廠礦企業的生產。到本廠、本礦報到上班的職工達1300多人,占解放初期原有職工總數的65%,總產量恢復到解放初期的55%左右。廠礦企業中出現了“努力生產,提高產量,建設新青海、新西寧”的新氣象。市區近兩千家商業店鋪也隨之恢復營業,既方便了民眾生活,又繁榮了市場。
隨著廠礦企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市區的金融工作日漸平穩。同年9月13日,市軍管會發出第四號布告,指出:為保護人民利益、穩定金融、發展生產、繁榮市場起見,即日起,禁止法幣流通,通用人民幣。所有完糧、納稅以及一切公私款項收付、物價計算、賬務、債務、票據、契約等均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同年11月15日,市軍管會又發出布告,警告少數奸商玩忽法令,倒販白銀、銀元,破壞金融,擾亂市場的違法行為。為便於掌握金融命脈。開展“穩定金融市場,加強貨幣流通”為中心的各項業務建設。市軍管會會同有關部門,於同年10月份開始,籌建中國人民銀行青海省分行營業部(1950年1月1日成立,即西寧市支行前身),使金融工作更好地為新生人民政權服務,為西寧人民服務。
五、抓學校開門,促學生複課
學校開門,學生複課。這是當時廣大民眾特別關心的一件大事。市軍管會根據人民民眾要求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指示,在接管學校時,當場明確宣布:市軍管會、市人民政府對學校實行嚴格保護的政策,除個別首惡者必須查辦外,對其他教職員,則採取儘量安置,願為人民服務者,量才錄用;凡內容反動的課程以及教學制度,必須改革,其他均維持現狀。這一政策的實施,不但穩定了廣大教職員、學生的緊張情緒,也穩定了社會與學生家長的人心。在短短的1個多月時間內,全市各中、國小校的教職員和學生,分別到各自的學校報到復職、複課。學校秩序井然,一切活動日漸正常。為了加強對教職員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覺悟,學習黨和人民政府的教學方針、政策,市軍管會決定,以三分之一的比例,對全市教職員進行分期分批集中輪訓。與此同時,為加強對各少數民族民眾的文化教育,決定成立了“西寧市各族人民文化協進會”,以支持和發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工作。
六、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增進民族團結
西寧解放初期,各民族的絕大多數民眾經過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政治思想覺悟提高很快,都能積極支持、幫助市軍管會的接管、治安、復工、複課等各項工作,但也有少數民眾,過去由於受馬步芳統治集團的反動宣傳,對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的民族團結政策不了解,持懷疑、觀望態度。因此,給軍管工作增加了一些困難。對此,市軍管會在全部工作活動中,結合青海是一個多民族地區的特點,始終把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政策放在首位。要求各民族要緊密團結,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的領導下,本著平等團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精神,積極幫助市軍管會清剿匪特,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西寧。其次,市軍管會還注意發現培養各民族民眾中湧現出來的積極分子。在軍管期間的3個多月中,共召開民族團結政策的宣傳教育大、小會70多次,近千餘人受到了教育。特別是通過揭發批判青馬殘部的各種謠言和挑撥離間等事實,澄清了各族民眾的糊塗認識,分清了是非,提高了覺悟,認識到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團結政策,是我們各族人民消除隔閡,加強團結,共同進步,建設安居樂業家園的根本保證。
七、協助市人民政府開展了建政工作
解放初期,作為全市最高權力機關,統管全市各項工作的西寧市軍管會,自1949年9月8日成立,至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即行結束軍管工作的3個多月中,依照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有關建立基層人民政權的決定、指示,結合當地實際,陸續在市區籌建區、鄉、街基層人民政權的工作。到1950年3月10日,西寧市區、鄉、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共建立區人民公署6個,鄉人民政府7個,街人民政府26個,在鄉、街人民政府下設187個行政區(巷),827個居民小組。
為使人民政府充分代表人民的利益,廣泛聽取各族人民對人民政府的意見和建議,行使好人民的權力,達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目的。1949年9月19日,市軍管會協助市人民政府,經各方面民眾代表充分醞釀、討論和推薦人民代表候選人等一系列籌備工作,勝利地召開了西寧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協商會議,推選段文義為協商會主席,田生芳(回族)、楊生霖為副主席。同年11月1日至6日,又召開了西寧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到會代表133人。市軍管會主任洗恆漢,代表市軍營會向大會作了《西寧解放53天來的接管工作報告》,受到了全體代表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為了完善和發揮人民代表會議的組織領導和宣傳工作的作用,會議選舉成立了”西寧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設委員會”,張國聲任主任,劉楓、馬樂天任副主任,王中興任秘書長。下設生產救災、冬令救濟、文化、教育、財政、貿易、婦女、衛生等8個專門委員會。
市軍管會為使全市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在3個多月的軍事管制期間,先後共頒發了14個布告。為西寧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婦女、衛生、交通、治安、城管、民族、宗教等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得到了西寧人民的認可和讚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