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三合鄉

西吉縣三合鄉

三合的前身為清末時期政府所設軍事關卡李營堡,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時期改稱為舊營堡(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三合鎮李營村)。為這一時期該地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吉縣三合鄉
  • 簡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 位於:今寧夏西吉縣三合鎮境內新堡村處
  • 始建於:1929年
歷史沿革,教育,

歷史沿革

1920年寧夏海原大地震曾在今三合鎮(當時不叫三合)境內形成於一大震湖,湖首位於今寧夏西吉縣三合鎮境內新堡村處。該湖大小相當於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另一大震湖西吉黨岔堰(位於寧夏西吉縣蘇堡鄉境內,為世界第二大震湖,亞洲第一大震湖)。
大約在1925年左右,該湖又因餘震垮堤,在水流走之後,在湖的中部(今三合鎮所在地)形成一塊湖水沉積沖刷形成的開闊地帶,後有胡氏人家居住,當時人們稱之為胡家壩上。
到了1928年左右,當時國民政府在西吉縣西部地帶的長官戴月恆(註:當時西吉縣還沒有建縣,這一地帶屬海原縣管轄,戴月恆為海原縣舊營堡行政長官)將舊營堡遷址到胡家壩上,並更名為三合鎮。三合鎮位於爛泥河流域中段,甘肅省與寧夏交界處,西吉、會寧、靜寧三縣中心地帶。從此,三合鎮這一悠悠古鎮成為見證這一地區歷史的一顆明珠。
三合鎮從建鎮伊始,就興經濟、重教育。在同一時期建立的國立三合學校(後發展為今天的西吉縣三合中學),為國民政府時期西吉縣第二大學校(當時與西吉學校並列為西吉二所完全國小),解放後三合中學升為初級中學,1975年升為高級中學。時值今日,三合中學仍然是西吉縣乃至寧夏固原市鄉村完全中學佼佼者(排名鄉村中學第一)。
到1942年西吉縣建縣時(西吉縣於1942年由當時的海原縣與隆德縣分劃出來),1949年西吉全縣解放後三合設鄉,1959年大躍進時期設三合公社,1978年三合又恢復設鄉。至此三合鎮已經成為西吉縣三大重鎮(另兩鎮為新營鎮和興隆鎮)之一。2005年,在撤鄉合鎮中,三合與西吉縣平峰鄉合併為新的平峰鎮。但三合鎮就此不會暗淡,她將秉承歷史沿革,繼續美麗奪目、燦爛輝煌。
西吉縣三合鄉

教育

三合中學位於西吉縣西部的偏僻鄉村,其前身是戴冕始建於1929年的國民三合國小。2005年,在撤鄉並鎮的過程中,原三合鄉與西吉縣平峰鄉合併為新的平峰鎮,三合的行政級別也降為村。目前學校占地35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現由六年級、七年級和九年級三個年級組成,共有學生807名,教師72名(包括支教老師)。
在寧夏“兩基”(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期間,通過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三合中學的辦學條件與“兩基”標準的差距逐漸縮小,學校整體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形成了一個乾淨、整潔、富有健康情趣的山區校園(如上圖)。
隨著今年寧夏“三免一補”中“補”的份額的提高,三合中學的寄宿學生比例也在相應提高,目前,學校的寄宿學生人數為681人,占到了學生總人數的84.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