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璟

袁璟

袁璟 女,1986年出生於景德鎮。中青年陶瓷藝術家,擅長粉彩、新古彩嬰戲圖繪畫。在在景德鎮陶瓷繪畫的群體裡,瓷畫家袁璟是年輕的,也應當是美麗的。她雖然年輕,但她有一腔創作的熱情,還有一份異於常人的靈氣;她雖然美麗,但她仍有一顆純稚的童心和母性的天然。她是一位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璟
  • 外文名:YUAN JING
  • 出生年月:1986年1月
  • 職業:陶瓷繪畫
  • 籍貫:江西景德鎮
作者簡介,作品賞析,童趣·歌舞昇平,童趣·奪魁圖,童趣·送吉,藝術人生,溫玉無暇,童心有意,藝無止境,

作者簡介

袁璟 女,1986年出生於景德鎮。中青年陶瓷藝術家,擅長粉彩、新古彩嬰戲圖繪畫。
景德鎮青年陶藝家袁璟景德鎮青年陶藝家袁璟
2013年作品《童趣·歌舞昇平》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2013年作品《童趣·奪魁圖》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2014年作品《送吉》獲第十二屆全國藝術品博覽會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比“金獎”;
2012年作品《童趣·金科玉子》被景德鎮陶瓷館收藏;
2013年作品《童趣·暖春》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

作品賞析

童趣·歌舞昇平

袁璟作品《童趣·歌舞昇平》袁璟作品《童趣·歌舞昇平》
在瓷板畫《歌舞昇平》中,袁璟創作了八個神態造型各異的孩童形象,只見這些孩童身穿各顏色服飾,或坐或趴,或敲鑼,或打鼓,左右三兩孩童圍繞著中間一藍一黃的兩個孩子,無論是在拍手歡呼,還是聞歌起舞,孩子們天真活潑的氣息撲面而來,使觀者在觀賞時亦回憶起兒時與夥伴們玩鬧的情景,由此產生共鳴。《童趣·歌舞昇平》畫面的布局錯落有致,在用色方面,以中間“黃”“藍”“綠”各種服裝顏色,描繪出畫面人物不同的神態與動態,色彩對比鮮明有古彩的韻味又有粉彩的溫潤,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這一作品也榮獲了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的“金獎”。

童趣·奪魁圖

2013年,袁璟作品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銀獎”。在《奪魁圖》中,袁璟描述了兩個幼童玩耍嬉戲的場面,畫面中藍衣小孩神色渴望,正試圖去搶奪黃衣小孩手中的玩具,而黃衣小孩兒則是一腳踩上竹椅,一手高舉玩具不讓夥伴兒搶到,神情驕傲,分明勝負已分。整幅作品畫面生動活潑,人物形象豐滿鮮活,且構圖採用一高一低,主次分明。在用色方面,袁璟以古代帝王常用的明黃色服飾和頭頂“黃冠”來體現黃衣小孩“奪魁”之意,題畫呼應,恰到好處。
童趣·奪魁圖童趣·奪魁圖

童趣·送吉

在袁璟2014年的作品《送吉》中,因為快要過年了,孩子們歡天喜地的手裡拿著竹竿兒,竹竿兒上串著寫有“吉”字的燈籠,走家串戶為大家送吉祥。畫面上,孩子們腳步輕盈,神情雀躍。袁璟將傳統“送吉”的民俗與兒童戲耍的題材相結合,在現實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美麗的聯想,在表達美好吉祥的寓意的同時,也賦予了作品強烈的感染力。而《送吉》也榮獲第十二屆全國藝術品博覽會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比“金獎”。
袁璟作品《童趣·送吉》袁璟作品《童趣·送吉》

藝術人生

溫玉無暇

初見袁璟時,記者便詫異她年輕姣好的面容,若不是有旁人介紹,或許會誤認為這是來自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學生了。這也難怪,袁璟生就了一張娃娃臉,又因其溫和少言的性格,使人在第一次見面時很難想像到這是一位多年從事瓷繪藝術的陶藝家。走進袁璟老師的工作室,滿屋擺放的是古樸雅致的中式家具,在袁璟老師時尚漂亮的外表下,她還掩有一顆崇尚古意追逐傳統的內心,原來她的粉彩作品,就是她對傳統意趣的完美詮釋。
1986年,袁璟出生於景德鎮。早年,袁家祖輩們因戰亂遷徙到景德鎮,父輩們曾經為生存吃盡苦頭,在袁璟出生時,袁家祖、父輩們,對當時家族中唯一的女孩的出生欣喜若狂,起名為璟,璟,意為玉的光澤,寄託了父輩對袁璟未來的美好期望。而袁璟其人,也正如父輩所望,是一塊無暇的溫玉,散發著柔和的光芒。
在景德鎮長大的袁璟,喝著昌江水,玩著高嶺土,伴隨小夥伴們玩耍嬉戲成長。對於她來說,景德鎮是她賴以生存和養育她的土地,她熱愛景德鎮,景德鎮是她難以捨棄的故里,她熱愛這裡千年璀璨的陶瓷文化,是景德鎮選擇了她,也是她選擇了景德鎮。
2003年,在一所專業學校學成畢業後,袁璟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選擇到大城市去闖蕩,而是選擇留在景德鎮跟隨陶瓷藝術家熊金榮學習書畫瓷藝。熊老師對專業刻苦勤奮精神和低調內斂的處事態度,堅定了袁璟以後從事陶瓷繪畫藝術創作的想法。十六、七歲的年紀,正值一個女孩青春里最美的年華,然而袁璟跟隨師父開始了最枯燥的基礎練習。她握著畫筆從最初的調配顏料、畫線條、上色、填彩、臨摹,一直到後來自己能夠獨立設計圖案、獨立勾線、獨立彩繪填畫。其間寒來暑往,枯燥寂寞的歲月她都默默堅持。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段孤獨的求藝道路上,袁璟遇到了她人生道路上終身伴侶。他們因為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走到了一起,他們因為藝術相識、相知、相愛,誰還能說藝術的道路上是孤獨的呢?從最初的同門之誼到他們相知相伴、不離不棄攜手走過了一段風雨人生。
19歲那年,一場大病突然來襲,讓袁璟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死考驗。然而在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的同時她也感受到了愛情的珍貴。當醫院對她判了“死刑”下達病危通知單的時候,她以為自己的花樣的年華就此就要面臨終結。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他有一位男友在面臨死神的時候,始終和她站在一起不離不棄。原來愛情的意義從來不是毀滅,永遠意味著“起死回生”!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愛情的不離左右、親人的陪伴和自己對生的渴望與堅持,是戰勝一切磨難與困境的法寶,袁璟最終頑強的熬過了這段和病魔鬥爭的歲月。
這本應是一段驚心動魄的回憶,但在談起時,袁璟的臉上卻帶著風輕雲淡的微笑。經此一疫,年輕的她對於生與死的命題,有了自己的深刻認識;對於藝術的創作,她有了新的看法。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袁璟在對待藝術時,本能的選擇由心出發,隨心而作。她認為心中有愛就會帶來美好心境,而美好心境會帶來藝術的靈感,創作出最美的藝術作品。

童心有意

儘管在生病期間,袁璟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繪畫道路。病癒之後,她重新拿起了畫筆,以後要創作什麼樣的題材,袁璟思考了很久。每天看著她和丈夫的愛情結晶——活潑可愛的女兒,袁璟最終確定了以粉彩童趣題材為創作方向。而那源源不絕的靈感,就是經常來源於她感受到的愛和她內心泛濫的母愛。在丈夫的眼裡,袁璟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她熱愛生活中的美好,並且懷念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而童年的回憶,是每一個人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於是在袁璟老師的作品展覽室里,我們看到她的作品全部是以童趣為題材的粉彩瓷器。她說,她就是要以單一的題材,創作出內容豐富、千變萬化的嬰戲全景圖。
“嬰戲”顧名思義,即幼年兒童玩耍嬉戲的各種童趣場景。在陶瓷紋飾上,藉由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來表達吉祥之意。而粉彩陶瓷中的童趣題材,是景德鎮陶瓷裝飾藝術中清新生動的一筆。將幼童豐潤柔軟的人物形象,與粉彩的粉潤淡雅結合在一起,用粉彩的表現技法來表現人物立體生動的形象,二者結合,效果相得益彰。
袁璟選擇以兒童作為創作題材,不僅是因為這是景德鎮的傳統陶瓷紋樣,更是因為她有著一顆留戀童年的童心。她選擇將童年與小夥伴兒們玩耍的場景畫到陶瓷上,藉此追憶那些逝去的童年時光。她以女兒的天真活潑形象,在她的畫筆下幻化成傳統嬰戲圖中或捉迷藏,或撲蝴蝶,或捉魚兒。這些瓷畫中孩童純真可愛的形象,特別能表現節慶歡樂的氣氛,有傳統中國人祈福求安的吉祥寓意,其作品設色艷麗,描寫工細,深受陶瓷愛好者和藏家的喜愛。

藝無止境

從2008年,袁璟與丈夫邁進了婚姻殿堂,到如今她已是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滿。如今的袁璟,在藝術道路上已經走過了十年多,但她依舊保留著少女般的敏感與真摯。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她,更加珍惜如今的平淡生活,而她對於生命的感悟,亦讓她的陶瓷作品充滿了生命力。
在袁璟的畫筆下,那些稚嫩可愛的孩子們,仿若自己童年的縮影。那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是下河捉魚、上山摘桃的肆意,是撲蝶戲耍、結伴而游的童趣。善良的人總是能夠發現別人的善良,擁有美的人才能夠創作出美,在袁璟的心底,或許也有著一個天真的孩子,固執著不願長大。
是的,透過袁璟筆下的孩子們,我們可以輕易窺見她那一顆純真的童心。對於成年人來說,童心是渴望卻不可及的奢侈品;對於藝術家來說,童心是創作藝術的源泉;而對於袁璟來說,童心是懷念過往逝去的美好並將其保留下來。一片童心在陶瓷,年輕的袁璟,藝術之路還很漫長,我們也期待這位美麗的女陶瓷藝術家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