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鄉(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

街子鄉(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

街子鄉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地處國家級名勝麥積山風景旅遊區,雄踞東柯河畔,街亭古鎮,素有“隴上聖地”之美譽。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耕地面積47459 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街子鄉
  • 外文名稱:JieZi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
  • 人口:19991(2005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古寺廟
基本鄉情,建制沿革,人文古蹟,神農氏發祥地,古建築古蹟,三國古戰場,東柯杜甫草堂,

基本鄉情

街子鄉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地處國家級名勝麥積山風景旅遊區,雄踞東柯河畔,街亭古鎮,素有“隴上聖地”之美譽。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耕地面積47459 畝。 全鄉轄14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戶數4117戶,總人口19991人。全鄉14個村全部通路、通郵、通電、通水。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20人,病床12張。初級中學1所,國小13所,在校學生3580人,教師201人。2000年糧食總產量5990.3噸,農業總產值19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6元。旅遊景點:杜甫草堂、崇福寺、溫泉 度假村、黃家峽等。
天水街子鄉

建制沿革

街亭素有隴右第一鎮之稱,在兩漢時期最為繁盛。街亭在先秦時期設立“亭”,稱之為“街子”,當地人至今仍稱之為“街子”,秦漢時稱之為街亭,漢景帝時稱之為街亭縣。此後到明清一直為方圓數百里聞名的集鎮,再之後歷經公社、鄉的建制,到2005年天水市部分鄉鎮合併,街亭鄉被合併為麥積鎮的一個自然村。
由於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古老的民風民俗,奇特的人文景觀,深厚的文化積澱,經歷兩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雄踞隴右,著稱於世。2012年街亭村被住建部、文化部和財政部評為全國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人文古蹟

神農氏發祥地

這裡曾經是是炎帝神農氏發祥地中心及祭天場所。2004年,當地村民在神農山重建古廟時挖掘出神農文化遺蹟,經專家鑑定,認為街亭神農山是炎帝神農氏發祥地中心及祭天場所。街亭也是先秦發祥地之一,街亭一帶出土的秦人墓葬數量眾多,文物豐富。除放馬灘墓群外,麥積山秦文公墓,也是舉世聞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古鎮修梯田時發現大規模秦漢墓群,出土青銅車馬、刀劍、戈矛、箭簇等文物,數量眾多,足以證明秦漢時期這裡人煙稠密。到了漢唐宋時期,這裡已經很發達,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小城鎮,而且已築建有城牆和進出口的城門及城門樓閣,形成了可通東西南北的十字街道。

古建築古蹟

街子古鎮建制規整,儀律謹嚴,規模宏大,配置齊全,較完整、真實地保留了歷史上城鎮的整體格局和古建築、古民居生存的原生環境,具有典型的天水明清古鎮風貌特色;古建築類型豐富,其中以關帝廟財神殿、文廟大成殿等為代表的明代建築結構完好,十分珍貴;始建於唐代的崇福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墓碑、寺廟重建碑、德政碑等20餘塊和重建於明代的鎮東觀龍山平安堡,規模較大,堡門保存較好,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這裡古時留下來的亭台樓閣依然不少,讓人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古時車水馬龍的街市。據史料可知,明清時期的古鎮呈正方形,東西南北四個街口建有四座雄偉壯觀的城門樓,樓內塑有金木水火四大神像,樓下城門供行人車馬通行,十字街中心建有土地祠,古鎮以觀龍山下東城門為中軸線,“五行”布置,取陰陽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綿延昌盛之意。用“十”字型主街將鎮內分割,整體布局井然有序,四方互通,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城市設計理念。

三國古戰場

《三國演義》的故事是人們最為喜歡的,而這裡曾是三國時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地方。近年來隨著文化旅遊熱的升溫,人們對歷史上的三國古戰場——街亭地點已成為“香餑餑”與爭論的熱點。古街亭究竟在何處,一直成為歷史之謎,直到目前史學界尚無定論。雖然現代部分學者多傾向於秦安隴城,但畢竟缺乏權威的文物佐證而難以確立。而大量有影響的史籍之嚴密論證,方誌及街亭古鎮眾多古碑言之鑿鑿的記載,豐富的民間傳說,鮮為人知的大規模漢墓群及出土數量眾多的文物佐證,都證明街亭古鎮即為三國古戰場之街亭已成為事實。
《秦州志》記載“街亭即街子鎮,蜀漢馬謖戰敗處”。據王鈺撰寫的《街亭小考》中引用的資料:“《通鑑釋文辯誤》認為‘街亭在天水東南的街子鎮’。1981年版《地名知識》有關文載‘今天在今甘肅天水市東南的街子鎮,所謂街亭即今甘肅秦安縣龍城東北六十里之說,是完全錯誤的’。1979年出版由郭沫若主持編繪的《中國史稿地圖集·三國鼎立圖》也確定街亭即甘肅天水市東南的街子鎮。”

東柯杜甫草堂

而讓每個前來街子鎮旅遊的人最動心的就是“詩聖”杜甫,曾在這裡居住並寫下千古傑作。杜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西行來到秦州居住在東柯谷。詩人記東柯谷勝景:“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物產豐饒,山水幽雅,景色迷人,氣候佳美的東柯谷迷住了杜甫,因而他從內心深處愛上了這塊樂土,所以他要“採藥吾將老”,打算長期卜居於此。杜甫踏遍了東柯谷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瑰麗動人的詩章與遺蹟。
據《元一統志》、《古董瑣記》、《雍大記》等典籍記載,北宋哲宗紹聖年間,為紀念杜甫流寓東柯谷,在街子建立了東柯杜甫草堂,至今遺蹟猶存,是國內所有紀念杜甫的祠廟中修建最早的一座,唐代以後被列為秦州十大名勝之一。街子除有杜甫草堂外,還有古建築子美閣,閣下一塊清代石碑,記載有杜甫在東柯谷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