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蛉(一種昆蟲)

蟻蛉(一種昆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蟻蛉 。蟻蛉Myrmeleontidae昆蟲的通稱,這類昆蟲觸角短,等於頭部與胸部長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態與豆娘很相似,翅狹長,翅痣不明顯,有長形的痣下翅室。幼蟲後足開掘式。大多數種類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獵物,或在地面追逐獵物。有些種類通過陷阱捕獲獵物,幼蟲隱藏在漏斗狀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進陷阱中的螞蟻和其它昆蟲,所以幼蟲稱蟻獅。幼蟲行動是倒退著走,故又叫“倒退蟲”,可入中藥。我國常見的有蟻蛉、中華東蟻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蟻蛉
  • 拉丁學名:Myrmeleontidae
  • 別稱:antlionfly;倒退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脈翅目
  • :蟻蛉科
  • 分布區域:華北、東北、西北;蒙古
基本信息,簡介,形態特徵,醫藥價值,

基本信息

蟻蛉科是脈翅目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科,世界也記錄蟻蛉350屬約2000種,各動物地理區尤其是在亞洲、非洲、澳洲的乾旱地帶及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我國已記載蟻蛉70餘種,中國農業大學的王心麗等對蟻蛉科的分類進行了研究,估計我國大陸的種屬約為35屬200種。分布:華北、東北、西北;蒙古。蜻蜓為白天活動,蟻蛉多為夜間活動。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均有不少蟻蛉存在。
蟻蛉蟻蛉

簡介

蟻蛉Myrmeleontidae昆蟲的通稱,這類昆蟲觸角短,等於頭部與胸部長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態與豆娘很相似,翅狹長,翅痣不明顯,有長形的痣下翅室。幼蟲後足開掘式。大多數種類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獵物,或在地面追逐獵物。有些種類通過陷阱捕獲獵物,幼蟲隱藏在漏斗狀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進陷阱中的螞蟻和其它昆蟲,所以幼蟲稱蟻獅。幼蟲行動是倒退著走,故又叫“倒退蟲”,可入中藥。我國常見的有蟻蛉、中華東蟻蛉等。
蟻蛉蟻蛉
目前最古老的蟻蛉科化石發現於晚侏羅紀的地層中,化石所呈現的翅脈特徵與今天的蟻蛉仍很相似。作為一個古老類群,蟻蛉獨特的生活習性早就激起了學者們的研究興趣,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800年。

形態特徵

體長24~32毫米,前翅長25~34毫米,後翅長23—32毫米。頭部黃色多黑斑,額大部分為黑色,唇基中央有1大黑斑,下顎須短小,下唇須很長且末端膨大;觸角黑色;頭頂有6個大黑斑,中間兩個被中溝略分開,後頭也有黑斑。胸部黑褐色,前胸背板兩側及中央各有1黃色縱紋,近端部還有1對小黃點;中、後胸則幾乎全為黑褐色。腹部黑色,第四節以後各節後緣有細黃邊。足基節黑色,轉節黃色,腿節脛節黃褐色有黑斑,跗節除第一節為黃色外,其餘均為黑色,脛節端距細而直,僅伸達第一跗節末端。翅透明,有許多小褐點;翅痣黃色,翅脈大部為黑色,問雜有黃色部分。前翅的褐斑約十餘個,主要分布在Sc與R間的橫脈上約有4—5個,M與Cu間的橫脈上有6—7個,排成兩列;此外,在翅後緣中部還有1個;後翅則褐斑很少。
蟻蛉蟻蛉

醫藥價值

蟻蛉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治療如高血壓、泌尿系結石膽結石骨髓炎等。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的生活環境,並進行合理地利用,不要過度採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