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玻璃種

螢光玻璃種

螢光玻璃種為翡翠的一種,其質地純淨、細膩、無雜質、裂紋、棉紋、敲擊翠體音質清脆,頗符合玉質金聲的傳統說法。玉石透明度高,玻璃光澤,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像玻璃一樣清澈透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螢光玻璃種
  • 外文名:Fluorescent glass
  • 特點:質地純淨、細膩、無雜質
  • 形狀:呈顯微細粒狀,粒度均勻一致
  • 性質翡翠
  • 套用:小件,小雕件,擺件
組成結構,基本特性,加工工藝,用途定位,

組成結構

螢光玻璃種翡翠礦物結晶顆粒呈顯微細粒狀,粒度均勻一致,晶粒最小的平均粒徑可小於0.01毫米,以此計算,在1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均勻分布有10000個礦物顆粒,因此肉眼觀察不可能有顆粒感更無脆性。玉料質地純淨、細膩,無裂棉紋,所以稱為“玻璃種”。一般情況下,玻璃種均出自老坑,所以行業中也常稱其為“老坑玻璃種”。老坑玻璃種是山川大地億萬年之精華,歷史上所謂的“帝王綠翡翠”就大多屬於老坑玻璃種。這在玉緣和珠寶便可查到。
從廣義上講翡翠是指具有商業價值,達到寶石級硬玉岩的商業名稱,是各種顏色寶石級硬玉岩的總稱。狹義的翡翠概念石單指那些綠色的寶石級硬玉岩。地質學稱翡翠為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並主要是以Cr(鉻)為致色元素的硬玉岩。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單從組分上講,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論值。 翡代表紅色,翠代表綠色。是一種最珍貴、價值最高的玉石,被稱為“玉石之冠”。還由於深受東方一些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喜愛,因而被國際珠寶界稱為“東方之寶”。
翠呈現玻璃光澤,半透明或透明。翡翠因含有不同的染色離子而呈現各種顏色:通常有白、紅、綠、紫。黃、粉等。純淨無雜質者為白色,若含有鉻元素,則呈現出柔潤艷麗的淡綠、深綠色,名之為翠。此品種最為名貴,極受人們的珍視喜愛。若含錳則呈現淡紫色、深紫色,常稱為春地或藕粉地。含鐵元素,則呈現暗紅、褐紅、赭紅色,被人們稱為翡。含鉻和銅元素,則呈現淡藍、淡青色,人稱橄欖水。高檔翡翠除顏色好之外,質地也極其重要。一般顏色鮮嫩漂亮,質地較透明,玻璃光澤強者為上品。相反,質地發乾,透明度較差的品種次之。

基本特性

(1) 化學成分:鈉鋁矽酸鹽-NaAI,常含Ca、Cr、Ni、Mn、Mg、Fe等微量元素。
(2) 礦物成分:以硬玉為主,次為綠輝石、鈉鉻輝石、霓石、角閃石、鈉長石等。
(3) 結晶特點:單斜晶系,常呈柱狀、纖維狀、氈狀緻密集合體,原料呈塊狀次生料為礫石狀。
(4) 硬 度:6.5~7。
(5) 解 理:細粒集合體無解理;粗大顆粒在斷面上可見閃閃發亮的“蠅翅”。
(6) 光 澤: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
(7) 透 明 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8) 相對密度:3.30~.36,通常為3.33。
(9) 折 射 率:1.65~1.67,在折射儀上1.66附近有一較模糊的陰影邊界。
(10) 顏 色:顏色豐富多彩,其中綠色為上品,
(11) 發 光 性:淺色翡翠在長波紫外光中發出暗淡的白光螢光,短波紫外光下無反應。

加工工藝

翡翠玉料多般帶皮殼,是世界上帶皮殼的玉石,故也稱為賭石或賭貨,也是其他玉石所沒有的。 因此,選料的關鍵是加工用途,做擺件、器件、手鐲、掛件、戒指還是戒面等。原料的特徵與加工用途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選擇不好,不僅浪費原料,加工出來也會虧本。
也是關鍵一環節,有些人賭石心切,往往一刀而下,不僅可能把翠切掉(因為好翠往往是較薄的),也有可能做不了整體雕刻藝術品,失去其本來的價值。一般正常程式是先擦皮看玉石表面特徵,比如翠色的走向,裂隙的發育與走向,翡色和紫色等顏色,黑色的分布狀況,種水裡外變化分析與估計,原石的外形等特徵。其次,根據原石整體狀況與可能做加工的用途來確定。然後,再決定是整個原料做雕件,還是切開來做。

用途定位

1、做小件:考慮用途與出成率。如圓雕件和手鐲等。
2、做小雕件:如做玉佩和腰牌等,要考慮做什麼圖案,既用上原料的優勢特徵,又符合雕件圖案的要求。否則,容易出廢品。
3、 做擺件:主題圖案的選擇確定與原料的特徵的關係密切,是非常關鍵首要的環節。如設計做人物類,關鍵是看原石是否有無雜質,或乾淨一點的部位做人物的臉,還要考慮原石是否夠人物的比例使用等因素。翡翠玉器,都是經過創意設計精工而成的翡翠玉藝術品。雕件設計上根據原石色、種、水、形、裂、黑、玉質等特徵,將原石提高到最大價值為原則。 一般雕件圖案:人物、山子、吉祥類、動物類、花卉類對原料的要求是不同的。雕件主題圖案與相配襯托圖案是有原則和有比例的,而不是圖案的簡單堆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