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送潘大臨

《蝶戀花·送潘大臨》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上片,以“酒”為媒體,寫蘇軾對即將赴省參試的潘大臨的囑咐與期望。下片,以夢幻、假想之筆,寫蘇軾以自己還未赴試人仕的美妙人生構想來激奮潘大臨的功名心。全詞,寫蘇軾鼓勵潘大臨赴省參試。以“青樓”、“佳麗”這一帶有顯示性意義的題材,來囑託、期望潘大臨赴省參試獲得成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送潘大臨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全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蝶戀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蝶戀花·送潘大臨
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餘名字。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潘大臨:字邠老,秀才,北宋江西派詩人,著有《柯山集》。蘇軾貶居黃州時,二十多歲的潘大臨從蘇軾學詩習書。
③釵頭: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結住頭髮的稱“釵子”。釵頭系釵的首端,多指釵。這裡代指美女。新利市:仕慶所賞得的錢,這裡代指升官所得賞錢。
④東鄰子:東邊鄰居好色之子。
⑤回首:回顧,憶起。長安:古都。這裡泛指京都。佳麗:美麗的女子。
⑥青樓:青漆塗飾的豪華精緻的樓房。這裡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⑦花枝缺處:妓院,白居易《長安道》詩:花枝缺處青樓開。

白話譯文

送別的酒勸你一醉方休,清秀而豐潤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記住美女與升官所賞的喜錢,不要交給東邊鄰居好色的小人。
憶起京城那個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瀟灑的不一般的人物。為向青樓女子尋覓往日風流韻事,在妓院的牆上還留著名字。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潘大臨將赴省參試。蘇軾借京都試成出仕文人昔日風流韻事作該詞,激勵潘大臨的心志與大願。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上片,以“酒”為媒體,寫蘇軾對潘大臨的囑咐與期望。“別酒勸君君一醉”,寫餞行。“別酒”,象徵深情厚誼。“勸君”,情誼非同尋常。一杯,君醉了。再一杯,自己也醉了。醉後吐真言:“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第二、三句選擇人生兩大事進行議論:一是“學而優則仕”。二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文人過考,面臨兩大話題。每每提及,倍覺親切自然。“清潤”二字,飽含著蘇軾對潘大臨青春美的讚賞之情。“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以史實為教訓,蘇軾叮囑潘大臨要記取:仕慶得到的賞錢與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貴的,千萬不要輕易喪失於東鄰的好色之徒手中。可謂語重心長,語短情長。
下片,以夢幻、假想之筆,寫蘇軾以自己還未赴試人仕的美妙人生構想來激奮潘大臨的功名心。“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以假想之筆,寫了以往應試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憶。“長安”京都,政治中心,處處都有“佳麗地”。多少“三十年前”的妙齡仕途男子,出入於繁華的“佳麗地”,常常發出幽悱的詠嘆:“我是風流帥”。一個“風流帥”,一語雙關,說政治上出人頭地。神情上英姿瀟灑。蘇軾赴試將近20歲,即將赴京參試的正茂風華,預想成為“風流帥”人物的一天定會到來。最後兩句,滿懷深情地對潘郎說:“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餘名字”。想當年,我未親自出入“佳麗地”。但而今,我就要“功成名遂早還鄉”,已不可能尋覓青樓舊事,更不可能在青樓牆上留名,而只能“記取”了。言下之意,你該有信心去實現試後的“黃金屋”和“顏如玉”的人生兩大美願。
該詞,寫送潘大臨赴省過考。以“蝶戀花”這一帶有象徵性意義的詞牌,以“青樓”、“佳麗”這一帶有顯示性意義的題材,來囑託、期望潘大臨赴省參試獲得成功。詞中反映“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封建仕宦意識和性愛觀念。這是蘇軾思想上的一種時代局限性。

名家評論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按其詞恣褻何保減耆卿。是蘇軾偶作以付餞席。使太雅,則歌者不易習,亦風會使然也。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蝶戀花·送潘大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