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蟠島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

蛇蟠島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

《蛇蟠島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究》是一本論述始挖年代不晚於南宋的、由1300多個洞室組成的大型古地下洞室群的工程科學技術問題的學術專著。該專著的主要內容涉及到位於浙江省三門縣的地下洞室群開挖年代的考古學研究、洞室群分布區工程地質條件分析、洞室群工程科學技術亮點研究(包括古洞室所具有的穹形洞結構、薄牆結構、牆腳擴大結構、牆夾斷層結構)、洞室變形破壞調查、長期穩定性分析、岩體長期強度反分析以及洞室群的保護等問題。另外,該書還論述了作者的一些新發現,包括首先發現的由古人創造的鉛條堵水技術和符合斷裂力學原理的水平式鑿孔裂石採石板方法等內容。據研究,本專著所論述的上述研究成果不僅對工程地質學、岩石力學、地下建築學等現代科學的發展有所啟示,而且對現代重大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和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蛇蟠島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5頁
  • 開本:5
  • ISBN:7030397444
  • 作者:楊志法 張中儉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蛇蟠島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研究目的
1.2研究現狀
1.2.1中、小型古地下工程的研究現狀
1.2.2大型古地下工程的研究現狀
1.3蛇蟠島大型古地下採石場的概況
1.3.1地理位置
1.3.2古洞室群的分布
1.3.3氣候條件
1.4蛇蟠島採石歷史的溯源
1.4.1有關史料及實物考證
1.4.2關於蛇蟠島採石年代的民間說法
1.4.3關於蛇蟠島採石歷史的初步結論
1.4.4關於南宋蛇蟠島採石發展歷史背景的推測
1.5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5.1主要研究內容
1.5.2研究方法
第2章古洞室群分布區的工程地質條件
2.1區域地質
2.1.1區域地質背景
2.1.2斷裂特徵
2.2蛇蟠島臨近地區的地質條件
2.2.1地質條件概況
2.2.2地震
2.3研究區內的工程地質條件
2.3.1地層岩性
2.3.2地質構造
2.3.3地表風化問題
2.3.4水文地質條件
2.3.5工程地質岩組的劃分
2.4洞室圍岩的物理力學性質
2.5洞室圍岩的岩體結構分類
2.5.1谷德振岩體結構分類的簡述
2.5.2蛇蟠島古洞室分布區的岩體結構分類
第3章古洞室群圍岩長期強度的反分析
3.1研究目的
3.2結構面長期抗剪強度的反分析
3.2.1原理及方法步驟
3.2.2反分析試驗現場的選定
3.2.3四條結構面幾何條件的描述
3.2-4四條結構面長期抗剪強度反分析的實施方法及反分析結果
3.3風化斷續結構面中岩橋長期抗拉強度的反分析
3.3.1風化斷續結構面的實例及特點
3.3.2風化斷續結構面塊體塌方發生機理分析
3.3.3岩橋抗拉強度的反分析
3.3.4分析與討論
3.3.5風化斷續結構面對洞口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第4章蛇蟠石風化剝落速度的研究
4.1研究意義及風化剝落速度的概念
4.1.1研究意義
4.1.2風化剝落速度概念的提出
4.2蛇蟠石的主要風化類型
4.3任家老屋蛇蟠石風化的實例研究
4.3.1老屋的建造年代
4.3.2老屋的主要組成部分及研究對象的確定
4.3.3風化剝落厚度測定的原理和技術
4.3.4任家老屋各石構件風化剝落厚度的測定及風化速度的估算
4.3.5石構件風化剝落厚度、風化速度與環境因素的關係
4.4凝灰岩包體的風化速度和風化率的研究
4.4.1問題的提出
4.4.2海盜邨景區石欄桿的分布和編號
4.4.3包體風化剝落厚度的測量
4.4.4包體風化速度的估算
4.4.5影響凝灰岩包體風化速度的主要因素
4.5關於朝向與岩石風化速度關係的討論
第5章清風洞和獅子洞兩個古洞室群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5.1清風洞古洞室群的地質條件評價及洞室穩定性分析
5.1.1地層
5.1.2構造
5.1.3地表風化問題
5.1.4清風洞景區的工程地質岩組劃分
5.1.5有關岩石力學特性的主要研究成果
5.1.6清風洞景區岩體結構分類
5.1.7清風洞洞室群的圍岩整體穩定性的數值分析
5.1.8局部穩定性評價和洞內潛在地質災害問題
5.1.9清風洞古洞室群的穩定性評價
5.2獅子洞古洞室群的地質條件
5.2.1地層
5.2.2構造
5.2.3獅子洞圍岩變形破壞特點
5.2.4兩處洞口邊坡的滾石問題
第6章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在結構上的科學亮點
6.1規模宏大的古地下採石場洞室群
6.2帶頂洞口的穹形洞結構
6.3牆腳擴大結構
6.4牆夾斷層結構
6.5淺埋洞室
6.6薄牆結構
6.6.1現代地下工程薄牆及其他古代地下工程薄牆
6.6.2蛇蟠島古地下洞室群中薄牆的實例
6.6.3薄牆支頂曲牆的加固作用和分割空間的作用
第7章景區間交通道陡坡的潛在地質災害及防治對策
7.1三岔路口西側陡坡A崩塌發生的原因及潛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7.1.1陡坡A崩塌發生的原因分析
7.1.2崩塌後陡坡A的處理方案
7.2三岔路口東北側陡坡B的危險性分析及潛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7.2.1陡坡B及其危岩體的現場調查
7.2.2陡坡B上危岩體的危險性和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分析
7.2.3陡坡B潛在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7.3關於獅子洞景區附近陡坡C的潛在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
第8章石板劈裂方法及其原理
8.1水平式鑿孔裂石採石板方法及其特點
8.2水平式鑿孔裂石採石板法的工具
8.3水平式鑿孔裂石採石板法的實施步驟
8.4所採石板的最大起伏差和厚度均勻度分析
8.4.1石板表面的最大起伏差
8.4.2不同層石板厚度的均勻度分析
8.5水平式鑿孔裂石採石板法的力學解釋
8.5.1理論基礎
8.5.21/4無限體在非頂點作用集中力P時的彈性應力解
8.5.3分析與討論
8.6古代工匠在採石時所顯示出科學思想和高超技術
第9章古洞室群中的排堵水問題
9.1關於古地下工程防水的概況
9.2導水槽導水技術
9.3鉛條堵水技術
9.3.1用於節理裂隙堵水金屬條的首次發現
9.3.2鉛條的調查
9.3.3關於嵌入節理中鉛條用途的猜想
9.3.4鉛條堵水技術使用年代和使用範圍的推測
9.3.5蛇蟠島鉛條堵水技術使用的歷史背景問題
9.3.6用鉛條堵水的物理力學條件分析
9.3.7鉛條堵水技術的意義及對現代治水科學技術的啟發
9.4潛龍洞古地下工程中3號洞所用的地下水防治系統
9.4.13號洞地下水防治系統的使用目的
9.4.23號洞地下水防治系統所包含的各項技術及其功能
9.5對蛇蟠島古地下採石場中治水技術的評價
第10章蛇蟠島石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分析
10.1蛇蟠島石文化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10.2蛇蟠島石文化中的體、源和點
10.2.1蛇蟠島石文化的體
10.2.2蛇蟠島石文化的源
10.2.3蛇蟠島石文化的點
10.3與岩礦有關的“藝術圖案”及成因分析
10.3.1驚現清風洞景區的“龍”形天然“壁畫”及其成因
10.3.2關於岩面上出露的白色圓盤、圓環和網珠的研究
10.3.3其他由岩礦組合而形成的藝術圖案
10.4古代採石場的殘缺之美
10.4.1棋盤格式地下採石場的殘缺之美
10.4.2紫“天橋”和“美人頭像”等六處殘缺之美
10.5三門石窗和台州古石窗
10.5.1在蛇蟠島黃泥洞村找到的石窗實例
10.5.2來自臨海、仙居和天台的五個石窗實例
10.6蛇蟠島的現代雕刻藝術
10.6.1名家書法石刻
10.6.2雕刻於蛇蟠島上的其他現代石雕藝術
10.7石洞居文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