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血凝酶

可用於需減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種醫療情況,如:內、外、婦產、眼、耳鼻喉、口腔科疾病並發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於預防出血,如手術前用藥,可避免或減少術中、術後出血。本藥更適用於傳統止血藥無效的出血患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蛇毒血凝酶
  • 外文名:Hemocoagulase
  • 其它名稱巴曲亭
  • 注射方式:靜脈注射
藥物名稱,藥理,注意事項,給藥說明,用法與用量,

藥物名稱

中文通用名稱:蛇毒血凝酶
其它名稱:巴曲亭蝮蛇血凝酶、立血止、立止拉血、立止血、凝血酵素、蛇毒凝血酶、蛇毒凝血酶、蛇凝血素酶、血凝酶、Haemocoagulase、Hemocoagulasum

藥理

1.藥效學 蛇毒血凝酶是從巴西矛頭蝮蛇(Brothrops atrox)的毒液中分離、精製而得的一種酶類止血劑,不含神經毒素及其它毒素。本藥具有類凝血酶樣作用,能促進血管破損部位的血小板聚集,並釋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PF3),使纖維蛋白原降解生成纖維蛋白Ⅰ單體,進而交聯聚合成難溶性纖維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
本藥在完整無損的血管內無促進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內纖維蛋白穩定因子(因子ⅩⅢ),因此,它促進的由纖維蛋白Ⅰ單體形成的複合物,易在體內被降解而不致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2.藥動學 本藥可口服、局部套用,靜脈注射肌內注射、皮下及腹腔給藥也可吸收。靜脈注射後5-10分鐘起效,止血效應持續24小時;肌內或皮下注射後20分鐘起效,藥效持續48小時。進入體內的酶被逐步代謝,降解產物隨尿排出體外。

注意事項

1.禁忌症 (1)對本藥或同類藥物過敏者。(2)DIC導致的出血時禁用。(3)本藥雖無促進血栓的報導,為安全起見,有血栓或栓塞史者禁用。(4)血液病所致的出血不宜使用。(5)除非緊急情況,孕婦不宜使用。
2.慎用 (1)血栓高危人群(高齡、肥胖、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腫瘤患者)。(2)血管病介入治療、心臟病手術者。(3)術後需較長期制動的手術(如下肢骨、關節手術),易誘發深靜脈血栓
3.藥物對哺乳的影響 尚不明確。
4.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 用藥期間應注意監測病人的出、凝血時間
不良反應
1.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偶見過敏樣反應。
2.本藥超常規劑量使用時(5倍以上),可引起纖維蛋白原降低、血液粘滯度下降,因此對大劑量治療尚有爭議。
藥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確。

給藥說明

1.本藥注射劑每支含1克氏單位(Klobusitzky Unit,KU)的凍乾粉,配備一支溶劑(1mL),溶解後可進一步稀釋。
2.單位換算:1KU相當於0.04NIH凝血酶單位;1KU相當於0.3U的凝血酶;1巴曲酶單位(BU)相當於0.17NIH凝血酶單位。
3.正常人受創傷致動脈及大靜脈破損的噴射性出血時,需進行加壓包紮及手術處理,同時使用本藥以減少出血量。
4.血液中缺乏血小板或某些凝血因子引起病理性出血時,本藥的作用減弱,宜補充血小板或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輸注新鮮血液後再用本藥。
5.在原發性纖溶系統亢進(如內分泌腺、癌症手術等)的情況下,宜與抗纖溶酶藥物合用。
6.治療新生兒出血時,宜在補充維生素K後合用本藥。
7.如出現過敏樣反應,可按一般抗過敏處理方法,給予抗組胺藥或(和)糖皮質激素及對症治療。
8.用藥次數視情況而定,每日總量不超過8KU。一般用藥不超過3天。
9.應注意防止用藥過量,否則其止血作用會降低。

用法與用量

成人
·常規劑量
·口服給藥 每次1-2KU,每日1-2次。
·靜脈注射
1.一般出血:1-2KU。靜脈注射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均可。
2.緊急出血:立即靜脈注射0.25-0.5KU,同時肌內注射1KU。
3.各類外科手術:手術前晚肌內注射1KU,術前1小時肌內注射1KU,術前15分鐘靜脈注射1KU,術後3日每日肌內注射1KU。
4.咯血:每12小時皮下注射1KU,必要時,開始時再加靜脈注射1KU,最好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mL中混合注射。
·肌內注射 參見靜脈注射項。
·皮下注射 參見靜脈注射項。
·局部外用 本藥溶液可直接以注射器噴射於血塊清除後的創面局部,並酌情以敷料壓迫(如拔牙、鼻出血等)。
兒童
·常規劑量
·口服給藥 0.3-1KU。
·靜脈注射 一般出血:0.3-0.5KU。
·肌內注射 同靜脈注射項。
·皮下注射 同靜脈注射項。
·局部外用 同成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