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

蚓,讀作:yǐn該字與蚯組詞”蚯蚓”,蚯蚓環節動物,身體細長柔軟,生活於土中,以帶有機物的土壤為食,使土壤疏鬆,對農作物有益。可作魚和家禽的食餌,可入藥。亦稱“曲蟮”、“地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蚓
  • 注音 : ㄧㄣˇ
  • 部首 : 蟲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筆畫編碼,方言集匯,詳細解釋,常見組詞,古籍解釋,字型對比,

筆畫編碼

部外筆畫:4
總筆畫:10
五筆86&98:JXHH
倉頡:LINL
鄭碼:IYI
筆順編號:2512145152
四角號碼:52100
結構:左中右結構

方言集匯

◎ 粵語:jan5

詳細解釋

◎ 蚓 yǐn〈名〉
蚯蚓蚯蚓
(1) 蚯蚓 [earthworm]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
也稱“蚓笛”);蚓操(蚯蚓唯壤土、水而自足,別無所求。比喻人只知守小節而不鳴大義);蚓竅(相傳蚯蚓的孔穴可以發聲成曲。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通常作為自謙之詞)
(2) 又如:蚓曲(古代說傳說蚯蚓夏夜能發出鳴聲,其鳴聲叫做蚓曲。也稱“蚓笛”);蚓操(蚯蚓唯壤土、水而自足,別無所求。比喻人只知守小節而不鳴大義);蚓竅(相傳蚯蚓的孔穴可以發聲成曲。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通常作為自謙之詞)

常見組詞

1、以蚓投魚(以蚓投魚)yǐ yǐn tóu yú ㄧˇ ㄧㄣˇ ㄊㄡˊ ㄧㄩˊ
以蚯蚓為餌引魚來食,即拋磚引玉之意。
《隋書·薛道衡傳》:“ 陳使傅縡聘齊 ,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贈詩五十韻, 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2、山蚓shān yǐn ㄕㄢ ㄧㄣˇ
一種小蛇。
宋 張耒 《明道雜誌》:“黃州有小虵,首尾相類,因謂兩頭虵……土人言,此地老蚓蚯所化,無甚大者。其大不過如大蚓,行不類虵,宛轉甚鈍。又謂之山蚓。”
3、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ㄔㄨㄣ ㄧㄣˇ ㄑㄧㄡ ㄕㄜˊ
喻書法拙劣,婉曲無狀。
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蕭子云﹞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宋 蘇軾 《龍尾硯歌》:“麤言細語都不擇,春蚓秋蛇隨意畫。”亦作“ 春蛇秋蚓 ”。
明 宋濂 《序》:“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
4、蚓廉yǐn lián ㄧㄣˇ ㄌㄧㄢˊ
蚯蚓的廉潔。比喻人拘守小節,不知大義。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朱熹集註:“言 仲子 未得為廉也,必若滿其所守之志,則惟蚯蚓之無求於世,然後可以為廉耳。”
宋 劉克莊 《題尹剛中潛齋》詩:“幽士慕鱗潛,通人笑蚓廉。”
清 侯方域 《送徐吳二子序》:“蚓廉蟻信而自以為得繩墨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蚓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唐韻》余忍切《集韻》《正韻》以忍切,𠀤音引。《說文》螾或作蚓。《禮·月令》蚯蚓出。《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龍,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䏰。《續博物志》蚯蚓長吟地中,江東謂之歌女。《埤雅》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又寒蚓。詳蜸字注。
又山蚓。《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鱗,其尾如首。 《正韻》通作螾。《集韻》亦作𧍢。

字型對比

字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