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丁巳春盡

《虞美人·丁巳春盡》是清代詞人吳翌鳳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是詞人對自己前年在武昌和去年在長沙的往日生活狀態的回憶,下片寫今年的境遇不佳以及對自己老之將至的感慨。全詞寄情於景,以景起興,平實的語言中見沉鬱的情懷,含蓄味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美人·丁巳春盡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吳翌鳳
  • 作品出處:《曼香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虞美人1·丁巳2春盡
前年黃鶴樓3邊路,香絮4飛無數。去年無賴5長沙,爭似辭巢燕子、啄殘花6
今年落拓7清瀏道8,鬢髮垂垂9老。送春三度10立斜陽,依舊綠波芳草、是他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 丁巳春盡:嘉慶二年(1797年)暮春。
  3. 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市蛇山。
  4. 香絮:柳絮。
  5. 無賴:無可奈何。
  6. 爭似辭巢燕子、啄殘花: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驚禽一辭巢,棲息無少安”。爭似,怎似。辭巢,離巢。殘花,落花。
  7. 落拓:窮困失意。
  8. 清瀏道:疑指湖南瀏陽,據《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嘉慶二年,“長洲吳翌鳳掌教瀏陽書院,作《半畝天記》。”
  9. 垂垂:漸漸。
  10. 三度:指前年、去年、今年而言。

白話譯文

前年奔波在黃鶴樓邊的路上,柳絮紛紛揚揚地飛舞著。去年無奈地飄泊到長沙,怎么像那離巢的燕子一樣,忙著去啄落花?
今年窮困失意地來到了瀏陽道,鬢髮漸漸白了不少。三次送春都是佇立在夕陽下,如今依舊是綠波連芳草,可惜是在他鄉。

創作背景

詞人是一位貧窮的知識分子,曾長期在外教書謀生,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這種生活不僅是“照亮別人,燃燒自己”,而且還有今年受僱傭,明年被解聘之苦。於是,在嘉慶二年(1797年)的某天,詞人創作此詞,藉以抒寫詞人在暮春時節流落異鄉寂寞寥落的情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敘寫的時間跨度是三年,即前年、去年、今年;地點變化是三個地方,即武昌、長沙、瀏陽。
上片寫前年和去年事。詞人回憶,前年的暮春時節,自己正徘徊在武昌黃鶴樓邊的路上,“香絮飛無數”概括地寫出黃鶴樓邊景物特色,同時點明春盡,看似單純寫景,但將“柳絮”說成“香絮”則含有主觀感受的成分在內,說明詞人“前年”在武昌的心情還是好的。“去年無賴長沙,爭似辭巢燕子、啄殘花。”自己出於某種原因,無奈地由武昌到了長沙,就好像燕子離開窩巢去啄那暮春時節的殘花,這是由外界景物引起的主觀情緒的表述,再次點明春盡的同時蘊含著複雜的感情,難言的苦衷,傷春之情漸漸濃厚。
下片寫今年事。今年落魄清瀏道,三年雖然時間不同,地點有別,但詞人為了生存,四處奔波,“無賴”、“落拓”即表達了詞人倦於奔波的心態。同時,“落拓”還說明詞人境遇不佳,且透露出心灰意懶的情緒。接著的“鬢髮垂垂老”和“送春三度立斜陽”是鬢髮灰白的詞人對老之將至的感慨,感人生之短暫,傷流光之易逝,尤覺警策。落魄失意,暮年將至,這是詞人在“丁巳春盡”時生活境遇和精神狀態的記述,從中似乎可以窺見一個飄泊異鄉的老儒蒼老酸楚的容顏和鬱鬱寡歡的神態。“依舊綠波芳草、是他鄉。”“依舊”說明今年和去年、前年並無不同,武昌也罷,長沙也罷,都和眼前的景物一樣,綠波蕩漾,芳草萋萋,但這一切,總歸“是他鄉”,此三字點明題旨,催讀者潸然淚下,可謂妙筆。
全詞寄情於景,以景起興,通過“前年”、“去年”、“今年”三個年度四處奔波,抒寫了人生易老、懷歸思鄉的情懷,平實的語言中見沉鬱的情懷,含蓄味長。

名家點評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傅秋爽:①從對謀生計的用語來看,“前年”只對所見景物作客觀描寫,語氣還算平靜:“去年”便加上了“無賴”,表現了謀生的辛酸;而“今年”則用上了“落拓”,更表現了窮困失意的悲辛,而且形象上已是“鬢髮垂垂老”了。②通過層層對比,充分表現了執教的乏味和思歸之意。(《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郭彥全:抒發自己年年歲歲四處飄泊、空老歲月的情懷。(《歷代詞今譯》)

作者簡介

吳翌鳳(1742年—1819年),初名鳳鳴,字伊仲,號枚庵,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在湖南一帶教書為生,垂老歸里。著有《與稽齋叢稿》,又輯有《懷舊》、《印須》二集,及《國朝文徵》四十卷。《清史列傳》並傳於世,其中以《吳梅村詩集箋注》最為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