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知識論

蘇菲知識論,是指伊斯蘭教蘇菲派就體認安拉、獲取關於安拉的宗教知識所提出的一套系統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亦稱“神智論”。系以蘇菲神秘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為基礎,通過個人直覺、體認,在心靈、心智、情感上與安拉溝通而獲取宗教神秘經驗和神秘知識的認知論。為該派“人主合一論”的理論基礎和蘇菲功修的理論依據。注重人類後天獲得的知識。而蘇菲派則明顯有別於前二者。

產生和發展,提出,發展,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意義,

產生和發展

提出

蘇菲知識論系由虔誠的蘇菲學者所提出,同遜尼派宗教學者和穆爾太齊賴派的認知論有著明顯的不同。遜尼派宗教學者注重啟示和傳述的知識,主張通過學習《古蘭經》和聖訓、遵從作為“主命”的伊斯蘭教法來獲取宗教知識。穆爾太齊賴學派強調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和人的“自由意志”,注重人類後天獲得的知識。而蘇菲派則明顯有別於前二者。蘇菲知識論的核心概念稱之為“神智”(Hikmah-Allah),即“安拉之智”,指源自安拉的知識和智慧。這一思想約產生於8~9世紀。

發展

早在8世紀上半葉,蘇菲學者就對如何獲取關於安拉知識持各種不同觀點。有的認為,知識源自對安拉的愛,只有內心熱愛安拉者才能取得安拉賜予的知識,有的強調心智和直覺,認為知識為安拉所賜,個人藉助於靈魂的閃光即可體認到關於安拉的神秘知識。
9世紀上半葉,埃及學者左農(Dhu al-Nun,?~860)承襲關於獲取安拉知識的各種神秘主義之說,提出了較系統的認知理論。他認為,知識不同於信仰,知識為後天所得,可藉助人的感官感知,而信仰為安拉所賜的一種神秘知識,只有通過安拉“精神之光”的照射和啟迪,即人與安拉在心智上的交融才能取得。
10世紀以後,蘇菲派提出的“真主之光論”為其知識論提供了理論基礎。蘇菲學者認為,既然宇宙萬物皆源自先在的“真主之光”的照明,人的知識和智慧亦來自安拉,否則,人類將永遠處於蒙昧狀態。人生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體認安拉、回歸安拉,但這只能在個人神秘主義的心智修煉中實現。

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

蘇菲知識論本質上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秘內心體驗,諸說不一。
其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為:
(1)人類的知識為安拉所賜。認為人類的宗教知識既不能通過後天自學或他人傳授的方式獲取,亦不能藉助經驗、思維、理性等人類活動的方式取得,而只能通過安拉的“賜予”取得。其途徑是必須通過精神修煉,在心靈、心智、情感上與安拉交融。
(2)以神秘主義的直覺、體驗為認知方式。認為個人認知是通過“安拉之光”照射而獲取安拉“賜予”的知識的過程。在體認過程中,安拉以其特有的方式,向認知安拉者“揭示”、“顯現”安拉自身。體認者之所以能體認安拉,概因安拉賜予其認知的能力,安拉使之以動,使之以言,使之以悟,使之以“心見”。體認的過程亦即在與安拉合一中喪失自我的過程。
(3)只有虔誠的蘇菲功修者才能獲取關於安拉的知識。認為關於安拉的知識具有隱秘的奧義,一般人難以認識和掌握,只有無限熱愛安拉知識的功修者和賢哲才能蒙此恩典。為獲取安拉的知識,一個功修者須在蘇菲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循級而進的精神修煉,以排除私慾,淨化靈魂,最終達到寂滅無我、“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
蘇菲學者還就功修的歷程予以規定,稱之為教乘、道乘、真乘、或常道、中道、至道等。

意義

蘇菲知識論的形成標誌著蘇菲神秘主義發展的第二階段,它為蘇菲精神修煉提供了理論指導和體認安拉的道路與方法,促進了蘇菲教團的發展。這一理論曾遭到遜尼派宗教學者的指責。但對照明學派、什葉派的謝赫學派的教義和認識論產生了較深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