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虎丘三泉

蘇州虎丘三泉

蘇州有幾處名泉,多在姑蘇城閶門外西北的虎丘。虎丘是蘇州最古老的名勝之一,它岩秀壑幽、曲澗潺援,池泉清冷,修篁掩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又綴,景色十分秀麗。名泉就處在這一靜幽秀美的環境裡。唐代貞元年間,陸羽曾住虎丘,親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專門研究泉水水質對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質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三泉”。於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傳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州虎丘三泉
  • 地理位置:姑蘇城閶門外西北
  • 開放時間:早9:00-晚9;00
虎丘名泉,觀音泉,虎丘劍池,陸羽品茶,地圖信息,

虎丘名泉

蘇州有幾處名泉,多在姑蘇城閶門外西北的虎丘。虎丘是蘇州是古老的名勝之一。春秋晚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相傳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或雲山丘形狀猶如蹲虎,故名虎丘。它岩秀壑幽、曲澗潺援,池泉清冷,修篁掩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又綴,景色十分秀麗。名泉就處在這一靜幽秀美的環境裡。
蘇州虎丘三泉

觀音泉

虎丘第一眼名泉,叫憨憨泉,又名觀音泉,位於斗拱飛檐的斷梁殿一旁。泉畔有石碑一通,上刻憨憨泉三字,清澈澄清的泉水奔涌不息。關於憨憨泉,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很久遠的時候,虎丘山上有個名叫憨憨的小和尚,他雙目失明,但可惡的老和尚卻每天叫他到山下挑水,稍一遲慢,就遭斥罵。一天,小和尚挑著水往回走,腳一滑,摔倒在地,他用手一摸,原來是地上青苔。聰明的小和尚想,青苔之下,說不定是清泉,便用扁擔掘了起來,恰逢老和尚過來,見此情景以為是小和尚在藉此行樂,怒火頓起,不由分說奪過扁擔,劈頭打去。小和尚因眼睛看不見,躲避不了。不知怎的,不知從哪裡來的力量把老和尚向他狠狠打來的扁擔扇到一邊,沉沉地落到掘土的地方。頓時,清泉汩汩湧出,聲音丁冬悅耳。泉水噴濺到小和尚臉上,他雙眼頓時復明,驚喜萬分。而老和尚卻在一旁嚇得目瞪口呆,還以為小和尚是天上神仙下凡,連忙跪下叩拜。從此,這眼泉水就叫憨憨泉。

虎丘劍池

劍池,是唐代李季卿品評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劍池"四字,相傳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跡。劍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長方形,深約5米。池上兩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長劍,澄澈透明,冷氣逼人。崖壁上有宋書法大家米芾手書"風壑雲泉"刻石,字型雄渾遒勁。
據考證,劍池乃是吳王闔閭的墓穴之門。相傳吳王闔閭死後,曾將他生前喜愛的魚腸、專諸等3000支寶劍一同陪葬在此石穴中,並積虎丘岩石滲水於上,以防後人掘取,故名劍池。1955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在整修虎丘塔時,曾將劍池泉水戽乾,將淤泥掏盡,先在池壁上發現有明代唐伯虎王鏊等人的題詩記事。後在劍池底北側的盡頭,正對著虎丘塔的下面,發現了一個呈人字形的石洞,洞裡有一條隧道,洞的盡頭為三塊人工鑿成的巨石所築成的石牆。據專家分析,裡面可能就是闔閭的墓室。由於墓室正好拱於虎丘塔之下,如果發掘此墓,有可能會對有千年以上歷史的虎丘塔產生破壞性影響。所以,考古學家們只好發掘到墓門為止,於劍池內再重新蓄水,成為一泓儼然如初的清泉,為不破壞。
關於劍池裡有3000支寶劍之說,有關方面分析,有可能是古人胡編誤傳,也有可能是建墓不久,就有掘盜人將劍掘去。相傳,秦始皇、東吳孫權都曾派人到此鑿石求劍,皆無所得。
唐代張又新劉伯芻游虎丘時評定的天下第三泉,就是陸羽井,又名觀音泉。遊人從虎丘二山門進去,沿山路可達千人岩後面的冷香閣。陸羽井就在冷香閣的不遠處。泉眼現為一口石井,井口約3米多見方,四周圍以石壁,水流終年不斷。泉水清亮透明,略有甜味,現在冷泉閣已闢為茶室,為飲茶品泉最佳處。用陸羽井的泉水,沏上太湖名茶碧螺春,香郁沁人,味醇色鮮,一口飲畢,余香無窮。中外遊人前往品茗者,一年四季不絕,就連茶室附近的樹蔭下、岩石邊也常常置桌椅、放茶杯,品飲者滿座。

陸羽品茶

據《蘇州府志》記載,茶聖陸羽晚年,在德宗貞元中(約於貞元九年至十七、八年間)曾長期寓居蘇州虎丘。一邊繼續著書,一邊研究茶學、研究水質對飲茶的影響。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即在虎丘山上挖築一石井,稱為“陸羽井”,又稱“陸羽泉”,並將其評為“天下第五泉”。據傳,當時皇帝聽到這一訊息,曾把陸羽召進宮去,要他煮茶。皇帝喝後大加讚賞,於是封其為“茶神”。陸羽還用虎丘泉水栽培蘇州散茶,總結出一整套適宜蘇州地理環境的栽茶、採茶的辦法。由於陸羽的大力倡導,“蘇州人飲茶成習俗,百姓營生,種茶亦為一業”。
因虎丘泉水質清甘味美,在繼陸羽之後,又被唐代另一品泉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三泉”。於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傳於世。那麽,這一泓天下名泉的具體地址,究竟在哪裡呢?如今來蘇州虎丘的遊人,有的往往未能親臨其址,一品味美甘醇的古泉之水而引為憾事。
這久已聞名天下的“虎丘石泉水”,即在這頗有古幽神異色彩的“千人石”右側的“冷香閣”北面這裏一口古石井,井口約有一丈見方,四面石壁,不連石底,井下清泉寒碧,終年不斷。這即是陸羽當年寓居虎丘時開鑿的那眼古石泉,在冷香閣內,今設有茶室,這裏窗明几淨,十分清雅,是遊客小憩品茗之佳處。
飲水思源,便不能不說起陸羽。唐代貞元年間,陸羽曾住虎丘,親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專門研究泉水水質對煎茶的作用。這個訊息傳到了唐德宗李适耳里,立刻下詔召陸羽進宮,要封陸羽為官,但陸羽沒有接受,他又回到虎丘專門用劍池和陸羽井的水栽培蘇州散茶。經試驗培植,他創造了整套種茶、育茶、採茶、煎茶的方法,並大力倡導發展茶業茶事。當時吳地人們飲茶已成為習慣,種茶成為百姓的一項職業。陸羽在清泉畔,一邊研究栽茶技藝和品泉心得,一邊著作中國茶文化代表作《茶經》。

地圖信息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山門內8號虎丘山風景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