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雁圖(明代林良創作絹本墨筆畫)

蘆雁圖(明代林良創作絹本墨筆畫)

《蘆雁圖》是明代林良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繪兩隻飛行的大雁,伸著脖子,瞪著眼睛從空中撲向蘆葦塘的情形。作者用筆純熟而富於變化,葦叢和似乎漫不經心的水波顯得準確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將林良言簡意賅的藝術特點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作者高超的筆墨技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雁圖
  • 幅式:立軸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林良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138cm,橫69.8cm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描繪上下兩雁展開雙翅,雁尾上翹,伸展脖子,雙首向上,瞪著雙眼,從空中同時飛速撲向茫茫無邊的蘆葦塘,觀其神態,似乎覓見了什麼獵物,或者是隨著雁群來這裡歇憩。
蘆雁圖
款署:“林良”。鈐一印不辨。

創作背景

林良喜愛描繪蘆雁,刻畫飛行、棲止、偎依嬉戲等不同情態,多方面展現大雁聚居、群飛、驚覺、堅韌的秉性;背景也是大雁經常活動或棲息的場所,如葦塘、水鄉;季節則多為深秋或寒冬,以展現雁類的生活習性;境界卻又有寧靜或喧或躁動不安之別。故作品物象雖簡略,情趣卻很多樣。《蘆雁圖》是其中之一。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是一幅較典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畫中描繪兩隻飛行的大雁,作者以簡樸的用筆、清潘的墨色,表現了蘆雁形體變化和羽毛的潤澤。同時,選取了蘆雁飛行中所呈現的不同優美姿態,加以描繪,構成畫面的節奏感。似類這種情景在平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但通過作者構思和筆墨所畫出畫面,卻能打動人們的心弦,可見作者有著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

技法

畫面以簡練幾筆勾出幾道水波紋和水草,水草飄搖,浮萍點點。所有的蘆葦亦僅用寥寥數筆,卻能表達到了一望無際葦塘的寬闊的場面。蘆葦俯仰穿插有序,雜而不亂。其畫構圖簡潔,用筆粗勁,筆意深著。畫法方面,兩雁用飽含水墨闊筆點刷出主要形體,細微之處再施以線條勾勒和淡墨渲染,勁健中含工秀。蘆葦、蓮草是以草書筆意寫出來的,漣漪波紋是漫不經心的信手揮灑,寥寥數筆勾出水紋水草,且非常準確、乾淨利落,充分顯示作者對水墨畫有著一定的創意,體現了林良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特點和功夫。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曹利華:作者選取蘆雁飛行中所呈現的不同優美姿勢,加以繪畫,構成畫面的節奏感。以簡樸的用筆、清淡的墨色,表現了蘆雁形體變化和羽毛的潤澤。又以寥數筆勾勒出水紋水草。以塊面的筆觸塑造物象,筆墨簡練而形態準確,體現了畫家高度成熟的水墨寫意技法。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崔錦:作者用筆純熟而富於變化,那葦叢是以草書筆意寫出來的,那水波漣漪又象是漫不經心的信筆揮酒,但仔細品味,卻又非常準確、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作者簡介

林良(約1426—1495),明代畫家。字以善,南海(今屬廣東)人。英宗天順(1457—1464)中,薦為錦衣百戶,供奉內廷。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常以水墨為波出沒,鳧雁唼容與之態,清澹有致。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論者為“不求工而見工於筆墨之外;不講秀而含秀於筆墨之內,遂另開寫意之派”。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近代嶺南畫派的先驅者。傳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圖》軸、《灌木集禽圖》卷、《雙鷹圖》軸、《寓善慶堂花鳥圖》四巨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